以英語授課的先決條件

為了因應國際化的趨勢,國內有不少大學開始推動以英語授課。此一做法,立意良好,但若要實施成功,必須有一些先決條件。
首先是學生的聽力水準必須到達某一程度,此為大家的共識。但必須注意的是,上課聽講所需要的不只是一般的語文能力,因為聽講的過程中還涉及專業的觀念、知識以及詞彙。有許多科目,即使以中文講授,學生也未必能一聽就懂。若語文與內容方面同時存在難度與障礙,當然會影響學生對實質知識的學習。大部分的留學生,雖已生活在國外的英語環境,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英語授課。因此,對初入門、專業基礎尚未建立的大學部學生,實施英語教學,有其風險。
其次是學生必須具備以英語提問以及提出意見的能力。教師當然希望學生不懂就要問,才能有效學習。但實際上,多數學生為了擔心問不清楚或暴露本身的無知,並不會主動提問,更不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往往需要教師再三鼓勵,才有當眾開口的勇氣。在中文的環境中尚且如此,在英語授課的氛圍下,主動提問勢必更難。有些教師在以中文授課時,並無鼓勵學生提問的習慣,在改用英語授課後,自然也不會注意到語文環境對學生提問意願的影響,因此,也無從自學生提問中得知他們的吸收與理解程度。
教師以英語溝通的能力當然也是一項先決條件,然而,在社會科學領域中,有許多觀念與現象都源自本土或固有的文化,這些觀念與現象,未必有相對應的英文可以清楚表達。除非上課時只談外國課本中的教材,或只講授數學模型,否則,將這些本土觀念或名詞譯為恰當的英文,也相當有挑戰性。
此外,在以雙向方式討論文章或個案時,學生即使以中文發言,也未必能精準地表達心中的想法,教師必須能揣摩或「猜測」到他真正的意思,並以更明確的方式為他整理及詮釋。此一任務對教師的語文能力要求甚高,因此,若以英語來進行個案研討,教師所需的英文運用能力,必然遠高於照本宣科的單向講授,或在研討會上宣讀學術論文。而教師若只是以英語單向講授,其效果或許與直接播放國外教授的影音教材相去不遠。
在推動以英語授課的過程中,若能注意這些先決條件,才可能達成預期的效果。

●本文于2006年刊載於《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