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的個案教學

國家發展與公共政策息息相關,從財政、教育、交通,到公共衛生與體育等方面的公共政策,不僅架構了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界定了包括企業在內的各種社會機構的遊戲規則,同時也將社會的價值選擇反映到國家的資源分配上。因此公共政策的制定方式與程序,十分重要。
中高層政府官員以及立法機構共同構思與形塑了各種公共政策,他們制定政策的能力與方法決定了公共政策的品質。而他們的能力水準與所掌握的方法,又與他們所接受的教育訓練密切相關。
我不清楚我們政府中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官員或民意代表,平時究竟接受過哪些相關的訓練,但可以提供一些先進國家在這方面的人才培訓方法以供大家參考。
據個人間接的聽聞,美國某些知名大學的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班的學習方式是這樣的:
第一學年完全不「讀書」,只討論個案。這些個案涵蓋了美國及相關國家在過去幾十年來的各種公共政策議題,個案內容包括當時詳細的時空背景、各種數據資料、國會議員的意見、媒體的分析、民意調查的結果,以及後來的政策選擇等。學生熟讀這些個案教材後,在課堂上參與研討,針對個案內容,提出自己的分析,並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意見交流與辯證。上、下午各研討一個個案,其他時間則研讀個案資料,構思想法。第二年以後再開始學習理論,進行論文的研究。
第一年以一年的時間密集研討大量個案,有幾項優點。
第一,讓博士生,亦即是未來的公共政策教師與研究者,在接觸理論之前即完整而深入地了解國家過去各種公共政策的來龍去脈以及當時的決策情境,使第二年以後的理論研讀可以結合第一年所研討的事實資料與問題,而不致流於憑空想像。換句話說,在探討各種理論時,大家可以用共同的資料基礎來分析問題,不必耗費時間在事實真相的猜測與爭辯。
第二,公共政策所包含的內容及所需考慮的層面十分廣博繁複,這一點和企業策略相似,且猶有過之。此領域中的任何理論架構或分析方法,若不能與複雜且具體的真實現象相互對照配合,勢必過於簡約及空泛。在學習過程中,唯有不斷地進行理論與實際問題的對話,才能讓學習者掌握抽象理論的精髓,並體會理論對分析實務與政策決策的重大價值。
第三,這些博士班學生將來極有機會為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者或幕僚進行培訓或授課。以這些重要個案教材為知識基礎,他們可以毫無障礙地與這些公職人員進行深入、切乎實際的意見交流。也可以在培訓中運用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個案,引導學員深入研討,進而提升其政策制定能力。
事實上,這類公共政策的個案材料可以從公開資料中取得,在撰寫上,比具有私密性的企業個案容易得多。有了這些教材,再配合恰當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使未來的學者更務實,也可使他們在協助提升公共政策品質,或培訓未來公共政策制定者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公共政策」並非個人的專長領域,但身為公民,對國家的公共政策當然有些關注,野人獻曝,希望能拋磚引玉,使這方面的教學與培訓能更上層樓。
     
本文于2008年刊載於《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