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服務業的發展步驟

產業發展有大致的階段與步驟。在產業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必須建立及累積下一階段所需要的資源與條件,等這些資源條件日漸成熟以後,該國的此一產業就能在世界上據有一定的地位,進而成為該國創匯的來源。
這些資源與條件累積的過程,大部分依賴業者點點滴滴的努力;有一些是由於機運;還有一些則是政府產業政策在適當的時機採取了關鍵性的行動。
例如台灣的電子資訊業,早期因為引進外資在台灣設廠,一方面訓練了大量的工程與管理人才,一方面也在台灣建立了完整的供應鏈體系。本土創業家在這些基礎上發跡,又因為以外銷為主而不得不接受全球市場的考驗,強化了競爭力。而學校教育對電子、電機的重視,加上當時政府極有魄力地引進技術並投入半導體產業,都是造就今日台灣資訊電子業成功的背後因素。
台灣的商業服務業第一次大規模升級轉型,一般認為始於二十餘年前開放外國零售與速食連鎖業來台營業。當時本地業者持抗拒態度者不少,但事後證明,開放競爭的結果是使國內商業服務業在經營水準上大幅提升,外商也間接地為本地企業培訓了人才、引進了制度。
台灣商業服務業下一步的發展是走向國際化。欲成功走向國際化,似可以考慮以下的發展步驟:
第一,提升服務品質,並參考海外潛在消費者的期望來進行業者的評比。這是政府產業政策可以鼓勵業者在品質上追求卓越的具體作法。
第二,將這些評比優良的商業服務業,包括國內自創品牌的優良廠商,有系統地介紹給來台觀光客。此舉不僅可以對這些優良廠商產生實質激勵,而且品牌效益也高於到海外舉辦短期的展售會。目前觀光旅遊業與商業服務業主管機關不同,因此若欲達到此一效果,還有些努力空間。
第三,經由業者內部的知能傳承與有系統地經驗累積,快速奠定海外經營的能力基礎,進而強化企業總部的角色。換言之,內部個案的記錄與教學,除了國內的經營經驗之外,應更積極地蒐集海外經營的成敗經驗。若能在政府號召之下,進行業者之間,甚至跨業之間的經驗交流,效果將更為顯著。
第四,在政府領導下,集合眾多通路業者的力量與經驗,前往海外佈建大型連鎖通路賣場,使成為其他台灣企業(包括餐飲業、自創品牌之製造商、文創業、精緻農產品,以及電子商務、物流等)之整合平台與銷售管道,以及進軍其他地區或城鎮之基地。
商業服務業與高科技產業不同。後者可以經由一次性引進先進技術而快速促進產業發展,前者的成敗則繫於各級員工的能力、態度,以及組織一步一腳印所建立出來的制度與流程。因此,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商業服務業的發展中更為重要。

本文于2010年刊載於《今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