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運動比賽看到什麼

      世界杯足球賽賽況持續升溫,除了比賽結果,運動比賽更有趣之處是,因人或動機目的之異,可有各種不同的觀察或欣賞角度。 
      青春少年觀賞運動明星的演出,往往可以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志氣,於是更努力於體能的鍛鍊與技術的精進。
      有些人雖然不運動,卻也將運動明星視為成功典範或偶像。中老年人不太容易產生偶像崇拜的心理,也深知自己不可能再從事運動競技,反而可以更理性地欣賞與分析球員的技術、團隊的配合、教練的臨場調度等。
      企業觀賽,則多半關注體育運動中蘊藏的極大商機,因為,經由贊助球隊或球星,可以獲致極佳的廣告宣傳效果,如何及早簽下有前途、有潛力的球星或球隊,便成了一項關鍵的行銷決策。
      有些人則著眼於國家層面。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因為在國際比賽中表現優越而揚名世界。於是有人開始檢討,為什麼我們沒有及早投入資源,訓練選手。更策略性的做法,則是集中資源,專攻某些適合國人體位,而且尚未被「世界列強」所佔領的運動項目。
      在我看來,這些世界級的體育競技活動,正是一項巨大的整合工程,而能造成全球風潮的職業運動,更是一個成功的整合平台。他們的整合作為,不僅令人欽佩,也值得研究學習。以職業籃球為例。想要將職籃「做起來」,需要為數眾多的優秀球員與教練投入此一專業,並能長期不斷地提升技術、鑽研戰略、研究培訓方式。
      因為有了精湛的球技與令人讚嘆的攻防戰術,比賽才精采,比賽精采才有觀眾,有觀眾才有廣告收入。在此一過程中,球員、教練、觀眾、廣告主、媒體各有所圖,卻又必須互相結合才能創造價值。而各自所創造的價值與各方目的之間,又環環相扣,倘若其中任何環節出了問題,損及比賽的可看度,都會減低此一整合平台的創價效果。
      每一個球隊或球團,都是一個「次級整合平台」,它們有股東,有盈收,也有投資報酬率。如何找到好的球員與教練,如何吸引觀眾與廣告贊助商,都是經營的重點。
      然而,少數球隊不足以形成風氣,個別球隊也不能為了自己的勝利或商業利益,而犧牲了整體運動的長遠發展,因此又出現了更上一層的整合平台-聯盟。
      聯盟不但必須對外行銷,還必須設計公平的競賽規則、對內照顧球員及各種從業人員。譬如,設計合理的薪資制度,以確保各球團不致因競相爭取球員,而墊高了經營成本;也不會因為待遇太苛,而降低了對有志加入職籃者的吸引力。
      球隊之間如何公平合理的挖角、新進人員如何經由選秀分配到各球隊、如何在青少年的家長心目中建立健康良好的形象,諸如此類,一切都是為了讓職籃更精彩好看,球員及教練更努力,未來的新血更樂於加入,並進而杜絕少數人為了圖利自己而損及整體的各種投機行為。
      以上種種,都是以整合為核心的經營管理作為,其目的是為了使「職籃」這個整合平台,能有效地與職業棒球、網球、高爾夫球等其他「整合平台」競爭,爭取到觀眾、廣告預算及未來球員。
      當今許多世界級的職業運動已成功吸納了全球的運動員、觀眾、廣告主,表示其整合十分成功。我們在欣羨其運動技巧之餘,偶而也應反思一下,我們的「整合能力」何時可以達到他們的境界。

      本文于2008年刊載於《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