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家開始擔心學生的學用差距,因此也比較注意產學之間的交流與整合。然而就現代的學術趨勢而言,產學之間的整合似乎會愈來愈難。
當討論到學術與實務之間的差距時,有一位年輕優秀的學者指出:「做研究時,想得太複雜就很難對特定學理寫出有所突破的論文;但想得太單純,論述和實務的差距就愈大。」另一位過去研究發表十分出色的學者,在深入接觸過企業實務之後,有感而發地說:「我所有的高水準學術論文,都是在尚未接觸實務之前發表的。」顯然,學術研究與實務之間不僅存有相當大的鴻溝,甚至可能在根本上還存在著思維上的矛盾。
企業管理是一門高度接近應用面的社會科學,其學術研究成果理應能協助企業解決問題,或為企業經營的各個層面提供有價值的思考或分析架構。而管理問題經緯萬端,決策與決策之間,以及各項考慮因素之間,互相牽連、彼此影響,極為複雜,無法僅依賴單一學科即能掌握全貌。例如就「自創品牌」這一主題,直接牽涉的至少有品牌定位、消費心理、通路選擇與管理、定價方法、智慧財產、媒體決策、廣告效果衡量等,間接的還可能要考慮與上下游的網絡關係、成本結構、產品設計、維修與物流應否外包或如何外包、競爭策略,以及隨之而來的組織分工、人員增聘,以及相關的人事安排、薪酬制度等等。
然而現代學者為了因應學術發表的傳統與規範,其研究必須「一門深入」。研究定價的只專注於定價方法、研究消費心理的只專注於消費心理,依此類推。其實絕大部分人並非不了解實務問題的複雜性與多元性,只不過因為任一個狹小議題,都已累積了汗牛充棟的學術研究與論述,為了要在發表上有所突破,必須熟讀並掌握相關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因此想要擴大接觸面,在時間精力上也不允許,這在年輕學者中,尤其有此感覺。
此外,學術發表的讀者是其他學者,學術文章的評審者是國外學有專精的學術前輩,這些學術前輩因為長年來「學有專精」才有今日的學術地位,因此其所思所學其實也相當局限於十分狹窄的知識領域,投稿者若不追隨其之專精態度則難以投其所好。
這樣發展的結果是:學術研究與實際問題愈來愈遠,除非讀者能自行融會貫通,否則難以從個別的學術文章中領悟其對實務問題的含意。
在教學方面,此一「研教分流」的趨勢在MBA教育中更加嚴重。因為MBA教育是希望畢業生有執行力、會解決問題、會思考、會活學活用知識、並能從工作中自我學習成長。將來若由心思單純的學者來任教於MBA學程,很難想像他們如何以其「一門深入」的學術研究為基礎來教導這些對實務充滿期待的MBA學生。
●本文于2010年刊載於《今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