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策略決策必須考慮外在環境因素。然而環境有利也未必值得進入,因為當某一產業或某一地區充滿了機會、各種基礎建設完善、法規完整,交易透明,看來似乎十分正面,但這種環境肯定會吸引眾多的競爭者進入,想獲得超額利潤,並不容易。因此唯有當某一市場的環境特色格外有利於本企業發揮獨特的優勢,對我們才有吸引力。換言之,單純分析環境的意義不大,必須能與本企業的獨特優勢相結合,才有策略上的意義。     
      而更具開創進取的思考角度是:專門到有困難的環境裡去發掘機會,這又包括了幾項策略思維。
      首先是因為環境不利所以競爭者少。等到將來環境逐步改善,我們即可發揮「先進入者」的優勢。      
       其次,可以因勢利導,發掘或利用不利環境中所隱藏的機會,把問題或困難的解決視為本身可以安身立命的方法。
      例如,有些國家或地區的交易成本高,大家都視之為一項負面的因素,但同時也表示大家對「降低交易成本」存在著迫切的需要,因此若能建立促成交易的平台,例如擁有多項功能的電商或貿易商,或投入協助貨暢其流的物流系統,都是這些不利環境中的機會。
      又例如,不完善的法規體系通常是一項負面的環境因素。面對這種情況,有些人覺得正好可以利用自己過去在落後法規環境中的經驗,利用法規或政策的不周詳來經營一些合法但卻有高額利潤的生意。而較正面的做法是:配合當地主管機關,協助他們設計出比較合理而現代化的法規體系,而在協助設計的過程中,由於可以及早得知未來的遊戲規則,且對設計的方向擁有若干影響力,因而擁有後續經營中的優勢。
      面對獨佔的產業結構,甚至存在著不合理的壟斷勢力,有些人也努力為這些勢力或既得利益者提供服務。這在倫理上或許不可取,但也是某些企業的發跡之道。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往往是冒險家獲得第一桶金的方法。這對策略決策上的環境分析,或許有一些涵意。

       ●本文于2019年刊載於《今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