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以為策略制定就是為企業構思未來的願景,於是策略就變成大家「說大話」比賽;有人主張策略主要是為企業在未來變動的環境中找到合適的生存空間,但未來很難預測,而且在每個產業中,都有各色各樣安身立命的方式,事前很難精準預測或設計自己未來的策略定位。基於此一思考,又有人認為策略主要是建立並維持不易被其他人模仿的獨特競爭優勢,只要擁有獨特優勢,則不論外界有何變化或衝擊,都可以因為「一口真氣足」,而做到「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
以上都有其道理,但我認為策略真正的核心作用是企業有了明確的策略方向,才可依據策略來協調內部各個單位的行動。
實務上,如果各單位主管有能力又勇於任事,大家分頭向前衝,極有可能出現各行其是的結果。例如行銷努力方向和研發重點不一致、人力資源的選訓政策與生產製造的規劃出現落差等。許多企業部門間必須經常開會協調,高階主管必須努力溝通整合,大家才能獲得共識。
事實上,此一現象的發生,關鍵不在溝通技巧或「不堅持己見」的風度,而是企業沒有明確的策略來指導各功能部門在其政策與行動上的取向。許多企業號稱每年都有策略規劃,但各單位間的決策總是很難互相配合甚至經常吵成一團,表示企業的策略根本沒有發生作用,未能產生讓組織各單位齊心同步的效果。
很多功能領域都已了解策略做為「上位決策」的重要性,因此有了「策略行銷」、「策略人資」等的思維內容,表示這些功能領域的決策必須考慮及配合策略的方向。而在策略管理教學中,運用個案教材來深入分析在怎樣的策略下,行銷政政策、研發政策、供應鏈管理等等,應如何配合或調整,應是最核心的內容。
●本文于2020年刊載於《今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