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習題還是背答案?

認真追求進步的企業,在營運與管理的過程中,長期而有系統地蒐集許多成功或失敗案例,並將之整理成管理原則或注意事項,甚至據以訂定「標準作業程序(SOP)」,是一件十分值得肯定的管理作法。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用這種制度來累積經驗,並要求新進同仁熟記這些案例與處理原則,久之必能提升組織整體的能力。事實上,能夠真正腳踏實地做到此一境界的企業,比例也不高。
然而,這種案例或個案,與教學個案,在本質上有很大的不同。
用最簡單的譬喻來說,「個案」就像數學習題。大家都知道,學數學一定要做習題,好的習題不僅有啟發性,而且在解題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習者一方面體會相關公式或學理的意義,一方面也訓練了邏輯思考能力。易言之,做數學習題是將課本上冰冷的數學知識加以內化的重要途徑。經由這樣的「內化」過程,將來遇到各種不同甚至從未見過的題目,才可能活學活用,構思出創新的解題方法。
大部分人的經驗中,當自己無法自行「解題」,或沒有時間思索如何解題時,解決辦法之一是「背答案」。參考書提供大量題解,學生可以逐題記下答案甚至解題技巧,考試時若遇到類似題目,即可快速從記憶中找到合適的答案或解題方法,只要題目與參考書上的範例相去不遠,也不難考得高分。然而,這樣的學習方法,即使得到高分,未必表示學生對這些數學知識已充分理解與內化。
個案教學就如同教師帶著學生逐步思索如何解題,進度緩慢,教學雙方都十分辛苦,但長期下來,必能提升學生的「理解」、「內化」以及活學活用的解決問題能力。將組織中過去的實際經驗,整理成SOP或「check list」,就好比讓學生背答案,當然有一定效果,但未必能發展出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組織未來希望主管與幹部有能力解決無例可循的管理問題,或有能力提出「題解」,就不能只讓他們「背答案」。
畢竟真實世界每天出現的問題,並非都是過去經驗或SOP所能解決,因此組織必須要培養很多能自行解決問題,並為下屬設計SOP的主管與幹部,才能應付變化無窮的經營環境。

本文于2009年刊載於《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