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謝錦芳
司徒達賢認為目前台灣產學之間嚴重脫節,他並號召企業界組織服務業大軍,解決失業問題。
商業研究院董事長司徒達賢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提升服務業的競爭力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改善國人所得、提升生活品質,未來拓展到國外,可以增加外銷創匯。這些年來政府部門雖然重視提升服務業競爭力,可惜只有訂出目標,尚未針對企業的整體經營管理能力提出實踐的方法。
歐美日等國家知名品牌的服務業發展歷史較久且規模也很大,例如日本多家大型百貨公司或超商系統,透過品牌加盟收取高額的權利金,美國的知名旅館集團如希爾頓可透過品牌授權收取巨額權利金。司徒達賢指出,這些權利金的收取,代表背後成功的經營管理的know-how,這也是我們要積極學習的地方。
服務業產值低 優秀人才不愛
「服務業如果能發展起來,可以放眼海外市場,需求非常大。」司徒達賢指出,據他了解,某些量販店評估在大陸的市場可以拓展到四千家店,某家房屋仲介也評估在大陸可以開到一千家店,可惜目前都缺乏中階的管理人才,未能掌握時機,全力擴充。只要打通人才這一關,未來發展潛力是很大的。
。
最近十年來台灣的服務業發展遲緩,究竟是什麼原因?司徒達賢指出,資料顯示,台灣的服務業平均每人創造的產值很低,平均薪資也很低,自然無法吸引最優秀的人才,兩者互為因果,導致服務業競爭力不足。
○
○
司徒達賢指出,製造業的優勢主要是產品技術與製程技術方面,服務業成功的關鍵全靠人才,包括人的素質、制度、組織,有些服務業規模擴大到某個程度就不行了,這不是電腦或新科技運用的問題,而是人、制度、組織、流程方面問題限制了服務業的發展。
製造業靠技術 服務業靠人才
「國內的企管教育與企業界的需求,越來越脫節,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在企管系任教逾三十年的司徒達賢有感而發指出,雖然全世界都有這種情形,但台灣特別嚴重,令人憂心。他發現,學校教的未必是企業界所需要的,企業界需要什麼,學校其實沒有足夠管道去了解;理論上,商學院的老師應非常了解企業界,其實不然。目前商管學院中,以台灣服務業的中階管理課題為重點的個案教學十分少見。
脫節問題到處有 台灣最嚴重
產學界脫節,會有什麼後果?司徒達賢說,商業服務業的內容非常多元,從批發零售、百貨量販、餐飲觀光、物流到房仲等都包括在內。這些老闆們認為企管碩士或大學畢業生不太能用,必須重新教起;另一方面,企管系所的畢業生進入服務業之後,因為學不到什麼,或薪水太低,而沒有成就感,因此,許多企管系所畢業生不會以商業服務業為第一志願。
。
。
「政府當局應正視產學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的問題」司徒達賢語重心長指出,國家的發展要靠優秀人才,這牽涉到國家未來競爭力。目前商研院針對商業服務業做中堅幹部短期培訓班,只是小規模地縮小產學間的距離,但是當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大家就知道問題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