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不敢試一下「複誦」?

從前在成功嶺見識過一招-「複誦」。即是長官下達一項指令以後,要求接受命令的部屬依其所說,重複再講一次,以確保後者了解並且記得指令的內容。當時感覺似乎沒有什麼道理,但後來發現我們平日生活中,複誦或類似的要求,其實十分重要。
在個案教學過程中,為了促使學生專心聆聽其他同學的發言,教師偶而會抽點學生,問問他們是否聽到且聽懂這些發言的內容,甚至要求學生簡要摘述前一位同學的發言重點,這是提升學生「聽力」最簡單的方法。用心聆聽別人發言,才能吸收發言者所傳達的訊息,才能進一步將這些訊息與自己的想法或各種互補知識與資訊有效結合。這對「學習新觀念」以及「形成自己的想法」都十分有價值。
事實上,唯有「複誦」,或讓聽者心理上隨時有被要求「複誦」或對所聽到的內容進行「摘要」的準備,才能確保他們用心聆聽。在單向式講課或演講時,常有學生或聽眾習慣性地微笑點頭,以表達對教師言論的肯定。教師或演講者若問他們是否了解、是否同意,後者通常也回應以點頭或無異議。這些訊息或肯定,往往讓教師或演講者誤以為聽眾已全然了解他所講述的內容。
這時,如果教師要求聽眾重述或摘要一下剛才所講的內容,其結果多半是「不記得了」。聽眾若無法記得或無法歸納整理兩、三分鐘前才聽到的一個觀念,表示根本沒聽清楚或未能理解此一觀念,因而根本不可能將這些內容內化成為自己知能的一部分。充其量只記得一些專有名詞或幾個故事而已。
在實務上,開會或對談時也會有類似的現象。開會時,許多人沒有意見,根本的原因是他並沒有在聽,或「有聽沒有懂」。由於從來沒有被要求為其他發言者摘要或複誦,因此在開會過程中,心理參與程度很低,甚至心有旁騖。若被要求回應,當然也能講出一些意見,但未必與剛才的發言密切關聯。如果所有參與開會的人員,都未用心聆聽其他人的發言,也並未針對這些發言內容進行思考、評估、整理,則聚集那麼多人在一起開會,其實是極為浪費的。
主管們如果像上述的個案教學一樣,以突擊方式要求與會同仁摘要一下其他人的發言內容,似乎是不太禮貌或令人難堪的事。但如果真敢這樣試一下,可能會驚訝地發現事實上多數人並未用心聽別人講話。試過幾次以後,保證會議中參與討論的水準會大幅提高,會議的效果以及大家在會議中的表現和收穫也都會有顯著進步。

本文于2009年刊載於《今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