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不少人關心「邊緣化」的問題。其實從個人到國家,都有「核心」與「邊緣」的現象。
在組織或團體中,有些人的決策或貢獻攸關組織運作的成敗,有些人則其角色對組織而言可有可無。前者是核心成員,後者是邊緣成員。前者比後者當然應該享有更多的資源、權力與自由。
組織或網絡體系中,核心成員能見度高,與內外各方都可以直接溝通聯繫;邊緣成員之間則往往需要依賴核心成員才能互相接觸,而且由於可以提供的價值少,因此也不易引起他人的注意。
核心成員制定遊戲規則,邊緣成員則遵照遊戲規則行動;若違反了這些遊戲規則,邊緣成員將依規章受到懲罰,核心成員則往往可以豁免。
在國家層次,除了也可以看到類似的分野外,還可以從政治、經濟、產業、文化等方面來進一步分析。
在政治上,核心國家是「博奕對局」中的玩家,邊緣國家則是棋子。在玩家的戰略佈局中,可以隨時犧牲或放棄的棋子,更屬邊緣。
在經濟上,若某國的國內景氣、產業發展、經濟政策等,會高度影響其他國家的產業興衰或國際收支時,顯然是核心國家。而當別國的產業或經濟一打「噴嚏」,自己就會重感冒的,當然是邊緣國家。
在產業價值鏈的跨國分工中,能掌握高附加價值活動(研發創新、設備設計與製造、關鍵零組件、品牌等)者,是核心國家;只能做代工,或為進口產品進行末端銷售的,則通常被視為邊緣國家。
在消費行為方面,國民能領導時尚、決定品味標準的是核心國家;而國民只能追隨潮流,在審美觀上缺乏主見,又無能力判斷品質高下的,是邊緣國家。
在文化上,擁有完整的價值體系,又有自我反省與創新能力的國家,屬於核心;缺乏文化主體,人云亦云的則是邊緣。
在學術思想上,該國學者可以自行提出創新論述以領導世界思潮的,是為核心;只能拾人牙慧,將外國學者的想法拿來拼拼湊湊,努力套用或全盤引進國內的,屬於邊緣。
在學術研究上,本國學者有能力鑑定研究成果水準的,是核心;必須仰賴外國期刊所設定的標準,來評定本國學者研究品質的,是邊緣。
一個國家究竟是向核心還是向邊緣移動,可以從這些方面來觀察。
●本文于2007年刊載於《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