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名校的MBA Program,其特色是學費高(兩年約需美金十萬元)、畢業生起薪高(年薪十萬美元以上)、學生有兩年以上工作經驗,而且必須暫離職場,全職在學。在學期間為了配合學校高水準的課業要求,學生也全力投入學習。除了忙於課業,許多學生在第一學期就開始尋找暑假的實習機會,甚至第一學年尚未結束,離畢業還有一年多,就已經開始參加求職的面談。
在這些表面現象的背後,其實反映出這些名校的一項重要辦學理念-完全就業導向。並進而將畢業生未來在職場上的成就與貢獻,視為學校及全體教師努力的終極目標。
為了落實此一理念與目標,名校的MBA Program就必須有若干配套的做法與政策。
第一,課程的設計必須儘量配合企業界目前及未來的需要。因此,教師的教學內容也不得不隨時調整改進,絕不能「愛教什麼就教什麼」,務必讓學生感到所學可以致用。
第二,教師的研究也以配合教學為主。換言之,研究的主要作用在充實教學的內容、提升教學的效果。教師的研究成果可以很自然地呈現在教學過程中,但卻不會令學生感到空泛抽象。
第三,有密切的業界互動與校友聯繫,以及嚴謹的教學評鑑,以確保教學的品質與方向能符合企業界的用人需求。
第四,投入大量行政資源,協助學生的暑假實習與就業輔導,因為這兩項不僅是「促銷產品」的重要機制,同時也是瞭解業界需求、檢討教學效果的資訊管道。
第五,招生標準方面,對未來就業潛力的重視程度更甚於過去的學業成績。易言之,是以業界徵才的觀點與指標來選擇入學學生。
第六,為了提升教學品質,除了嚴格評鑑外,也儘量減少教師的教學負擔。平均每位教師每年授課六至九學分,約是台灣教師的一半。
明確的定位與目標、完整的配套政策與做法,加上隨時因應環境而調整的開放心態,使這些名校的MBA Program,對學生長期創造了一定的附加價值,而這些附加價值,也正是高學費以及大家爭相申請入學的基礎。
以上理念及做法和其他學院有著極大的差異。教育部正在試辦商管類的「專業學院」,本文或可提供一些參考。
●本文于2007年刊載於《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