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面對部門主管與上司間的潛在矛盾

     大型組織中,許多部門主管通常是在某項專業方面可以獨當一面的人才,領導著一群擁有相似專業的同仁;其上級可能就是總經理,也可能是一位高階的副總級長官。
由於職位結構與角色立場,部門主管與其上司之間,經常會出現一些潛在的矛盾,這些矛盾若長期存在,將不利於組織的發展,而許多管理措施,其設計目的就是試圖克服或防範這些潛在的矛盾。
這些矛盾大約可歸納如下:
第一種矛盾的來源是「企圖壟斷專業」,亦即是部門主管希望維持本身職位的不可替代性,所造成的不願授權以及所衍生的人才培養問題。
培養後進,是管理人的重要責任之一。然而大家都知道,個人權力的來源之一,是在團體中長期維持不可替代的地位。部門主管通常對某項業務最熟悉,因而深受整體組織以及機構領導人的倚重,如果這類專才人數增加,則其無可取代的「獨佔地位」以及因此而產生的超額報酬必然大幅降低。基於此一考量,許多部門主管並未致力於同仁知能的培養,更不樂見部門內出現能力高強的接班人。在實務上所看到的現象包括:一再強調部屬能力尚未成熟,不足以擔當重任;或對部屬不願傾囊相授。長此以往,部門同仁永遠只能當副手,不能成為大將。
教科書中常指出,各級主管都應好好培養接班人,將來自己有機會升遷時,才能沒有後顧之憂。然而實務上,部門主管再向上升遷的機會其實不多,因而不少人產生了「固守山頭」的作法。
如果機構領導人未能注意到部門主管「一山不容二虎」的心態,並及早採取因應措施,則組織中專業人才的養成極可能因而受到影響。
第二種矛盾的來源是「維持資訊不對稱」。亦即是部門主管對本部門的經營訣竅、運作方式、同仁才德潛力、預算使用細節,乃至於現存問題等,只向上級進行選擇性的概略報導,儘量不讓上司更進一步掌握實際情況。此一作法,一方面是基於本身權力的維護,一方面也希望藉著資訊的不對稱或不透明,來維持本身的自由運作空間。
而從上司觀點,無論是為了便於掌控或只是為了滿足好奇心,常常希望對所轄各個部門能暸若指掌。雙方意圖,因而產生矛盾,俗語說「瞞上不瞞下」,即說明了部門主管希望其權責範圍內的事,最好少讓上面知道一點比較好。
第三種矛盾來自「網絡資源的攻防」。為了完成業務,各部門都建立了不少內外的網絡關係,例如:重要客戶的關係、國外合資者的技術人員關係、主管機關的關係等,這些網絡關係累積不易,也代表了個人權力的來源。然而,這些網絡關係究竟應屬於個人,或屬於組織?部門主管在職位上所創造的「關係」,是否應「上繳」給上司?同樣,上司所擁有的網絡資源,是否也應毫無保留地和屬下同仁分享?
從理性觀點,這些網絡資源當然應在上下之間無私地分享,然而從個人權力的角度,則又另當別論,因而形成了上下級之間潛在的矛盾來源之一。
第四種矛盾是「部屬忠誠對象的取決」。員工在心態上及決策時,究竟應認同於組織整體的目標?大老闆的目標?還是直屬主管的目標?這本來即是一項值得深思的課題。由於部門主管與其上司之間,所追求的目標不盡相同,因此競相爭取同仁的忠誠,也是組織中十分自然的現象。
以上這些矛盾的來源,主要來自職位角色以及人性使然。在此所謂的人性,是指每位主管除非完全放棄自我,全心為組織奉獻,否則無論階層高低,都有若干比例的私心存在。因此,這些現象的出現,十分自然。機構領導人除了必須瞭解這些現象的存在之外,也應分析背後的原因,才可能在制度上,以及在領導風格、組織文化建立等方面,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與解決方法。

本文于2006年刊載於《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