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各大企業贊助,廣邀各校MBA學生參加的校際競賽,例如創業競賽、行銷競賽,有如雨後春筍,愈來愈多。這些活動充滿了挑戰與團隊競爭的樂趣,過程中既有校際交流,又有實務接觸,因此讓許多學生樂此不疲。再加上有些學校為了提升校譽而多方鼓勵,使這些競賽幾乎成為MBA學生投入最多時間的課外活動,甚至影響了正常的課業也在所不惜。
前些時候,我參與了某一項大型校際競賽的決審。入圍的隊伍都十分認真,而且在進行比賽的數月期間內,各個贊助企業也投入不少人力來進行實質的輔導,大幅提升學生們思考的深度與提案的可行性。決賽當天更吸引了來自全省的「親友團」,使場面之熱烈,有如嘉年華會。
比賽結束時,各隊推派代表上台致詞。多數致詞者都表示,此一競賽過程「比在學校裡上課所學,多太多了。」這些年輕人的誠懇心聲,讓我覺得震撼,而做為一個企管教育中的老兵,更感到需要自我反省。
我一直相信,MBA教育的主要學習方式是讀書、聽講、討論個案,或在教師指導下,從事的小型專題研究,這也是幾十年來,國內外管理教育的基本信念。現在有那麼多學生認為競賽的學習效果遠高於學校裡的學習,難道教師所能教的,已經如此脫節落伍,或不符實際需要?
如果學生嫌所學不切實際,學校何以不運用大量的個案教學以訓練學生習慣於實際問題的全面思考?而且大量的個案,加上密集的分組討論,無論在樂趣、壓力,以及廣度上,豈不遠勝於單一課題的競賽?
如果學生覺得實務有趣又有收穫,為何不好好留在職場學習,幾年後再慎重考慮是否要讀MBA,或至少累積一些實務經驗以期在求學過程中產生更深刻的體會?
更深一層想,如果大家都覺得實務上的學習效果比學校好,那為什麼要來讀MBA?難道只是為了一紙文憑?如果學校課程並無實質的附加價值,企業用人時為何要優先考慮MBA?難道學校的真正附加價值只在「挑選」有潛力的年輕人,只要挑上的,企業儘可放心聘用,至於是否在學校中學到了什麼,企業其實也不甚計較?
如果企業界感覺,甚至看穿了商管教育的不切實際,為什麼又要一窩蜂地去讀EMBA呢?難道也是為了一紙文憑?或希望藉此建立一些人脈關係而已?
這些問題,豈不是商管教師需要自我反省與檢討的?
●本文于2007年刊載於《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