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是怎麼變成大哥的

企業成長的基本法則是:平時不斷強化實力,積極發掘或等待機會,當能力與機會得以有效結合,即可藉此提升經營的規模與格局。然而,當我們深入分析軟體產業的發展歷程後,發現在此一網絡關係複雜、科技變化迅速的產業中,有些廠商從邊緣人逐漸演變為產業重要角色的過程,實比前述的「基本法則」複雜細緻得多,而且,竟與「小弟變成大哥」的過程極為相似。
小弟若希望將來能變成大哥,第一件事是要「跟對人」。在資訊軟體產業中,當一項突破的技術開始萌芽時,通常會出現不同的標準,各有其領導者或核心分子,他們的角色相當於正在爭取成為武林盟主的眾「大哥」們。新成立的小型企業若能及時加入未來能成為主流的標準聯盟或供銷體系,將來前途當然比較光明。若萬一「跟錯人」,則未來也難逃一起被淘汰的命運。
事後回顧,有些人之所以跟對人,可能是由於有眼光,但大部分似乎純粹是運氣好。因為眼前各個聯盟的領導者中,將來究竟誰能成為武林盟主,事先十分不易預測。
第二件事是要致力於發展與聯盟領導者互補的能力。策略理論一再強調厚植實力的重要性,但身為「小弟」,優先發展的最好是能與大哥互補的能力,或努力做一些大哥做不來或不願做的事。就軟體產業而言,領導者日後勢必不斷擴充本身的生存空間與事業範圍,為了避免太早與大哥產生正面衝突,聰明的小弟在發展本身能力時必須有所取捨,掌握重點,才能不斷得到大哥的提攜,並可以長期利用此一聯盟的網絡資源來壯大自己。
第三件事是適時建立屬於自己的次級網絡。簡言之,即是建立自己的小圈子,並成為此一次級網絡的核心領導者,而且巧妙地設法將上級大哥的影響力隔離於此一次級網絡之外。在產業界就是建立自己的供應商體系或策略聯盟網絡,在政治界就是「黨中有派、派中有系」,道理都一樣,就是要運用此一次級網絡,提高自己受上級大哥倚重的程度,以及在分配資源時的談判力。建立次級網絡,在初期有助於整體網絡力量的提升,因此大哥不會反對,然而,由於大哥必須關照的範圍廣,或要應付外界更多的問題,不知不覺中就讓旗下的小弟趁機悄悄坐大。
第四件事是逐漸建立自己的外部網絡資源。以資訊軟體產業為例,就是當本身技術能力夠好,又擁有自己的次級網絡體系時,即可開始嘗試與其他的軟體標準或供銷體系接觸合作,一則擴大生存空間,尋找更多新機會,再則也可大幅降低對原有產業網絡或大哥的依賴。如果大哥長期未能提升能力或擴大版圖,則極可能演變為:大哥亟需小弟的互補資源,因而對小弟的依賴較多;而小弟因為「劈腿」建立其他的網絡關係,對大哥的依賴反而較少。易言之,雙方的談判地位已出現逆轉。
第五件事是伺機而動,視情況決定是否要自立門戶。如果技術再次突破,原有的聯盟體系已受到衝擊;或本身羽翼已豐,足以自行建立新的標準或網絡,則可以一躍成為新的大哥。如果大局穩定或本身條件不成熟,則因為本身已是原有網絡體系中舉足輕重的角色,對外又擁有豐富的跨網絡資源,因此即使留在原網絡中屈居「二哥」,實際上的影響力也已足與大哥平起平坐了。
這種現象,在產業界、政治界,甚至任何團體中都經常可以看到。每一代的「小弟」,如果眼光好、運氣好、能夠發展與大哥互補的資源,又有建立內外部網絡的能力,一旦外界環境出現契機,就有可能成為新一代的大哥。
當然,如果無法找到與原有網絡體系完全不相衝突的生存空間,則「破門出教」、「自立門戶」的當下,心不能太軟,也是成為大哥的先決條件。

本文于2008年刊載於《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