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識管理取代師徒傳承

經濟成長的動能來自知識進步,企業的競爭力也植基於本身所掌握的知能基礎。因此,知識的吸收、創新、傳承,以及應用,都是人類社會及企業組織極為重要的活動。
知識依其可言傳或可以見諸書面的程度,有「內隱」與「外顯」之分,二者在本質上互為表裡而且互相轉換。在商管領域之中,所謂「教學」就是將書本上的外顯知識轉化為學習者的內隱知能,若不能如此,則學習將淪為名詞或條文的記誦;所謂「研究」則是將內隱知識有系統地外顯化,轉化為有架構、可驗證、可累積,而且易於傳授與學習的知識體系。
此一過程,可以用「廚藝」來比擬。幾十年以前,食譜很罕見,烹飪被視為一門相當內隱的知識。能否做出好菜要靠天分,想成為廚師,必須從清洗碗盤的小徒弟做起,若干年後才有機會跟著大師傅慢慢觀察學習。吃得了苦,有天分又得師傅垂愛,獲其指點秘訣,將來方有可能成為好廚師。近年來,食譜愈來愈多,撰寫的方式也更明白易懂,不僅使家庭主婦可照表操課,提高烹飪水準,而且學習廚藝的方法也完全不同。
此一將內隱知識外顯化的過程,使年輕人可以到餐飲學校學習已系統化的烹飪知識及技巧,無須再耗費時間做打雜的小徒弟,出道幾年即可能成為國際級的名廚。廚藝知識的普及,使高水準的餐廳愈來愈多,造福了廣大的消費者。再者,這些年輕一輩的廚師由於曾接受系統化的訓練,日後也更有自行研究發展的能力。
企業管理方面,也面對了類似的情況。有些從基層出身的高階管理者,認為經營管理的訣竅無法經由學校傳授,必須長期在實務中磨練,或經由耳提面命的師徒傳承,才能培養出下一代的管理人才,意即經營管理是非常內隱的知識,無法有效地外顯化。
此一現象的癥結,其實不在企業界而在學術界。若學術界未能將「了解企業的內隱知識並使其外顯化」視為研究工作的重心,或無法運用書本中的知識對實務界人士的內隱知能產生貢獻,結果當然會使實務界對學校教育的成效高度存疑。
以系統化的知識管理取代口耳相傳的師徒制,不僅可以提升知識擴散與創新的效率,而且也是產業整體競爭力躍升的主要關鍵。其長期的作用將遠超過減免稅負、引進外資等協助產業發展的方法。

本文于2008年刊載於《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