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不拿雙薪

五十五歲,政大企管系教授,已到退休年齡但仍然執教。
      
      現在很多大學教授退休,到私立院校教書,我不覺得有什麼不對,甚至很正常。政府既然當初定下二十五年可以退休,也有優惠利率。退休後,到哪裡去,這是個人的選擇。
      我三年前就可以退休,只是在政大企管系教了二十五年,從未考慮過到別的學校任教。一方面也是政大企管系的傳統,我們很多老師,如林英峰教授等都已六十多歲,他們也都沒有退休。現在退休和不退休拿的薪水差不多,所以我等於每天都在做義工,我卻樂此不疲。
     
民國六十年,我考上教育部公費留考,企管學門只取一名,去伊利諾大學唸MBA,再轉到西北大學讀企業策略博士,當時就打定主意要回來教書(當時大部份公費生都留在美國)。在政大教書,從月薪一萬二千元做起。我們受國家栽培,尤其我是最後一屆有企管學門的公費留考,更覺得有責任為國家培育企管人才。
     
我生活簡單,太太在台大外文系教書,三個小孩也已長大,他們未來的教育費我們尚能負擔。我還不需要為了兩份薪水,退休去別的學校教。
     
我教博士班和企家班,甚至是碩士班,每天都覺得學到很多東西,有很多成長。例如,今天就有位企業主和我討論他們公司策略,他們公司是某個行業領導者,但是他故意要留下一些弱勢競爭者,去對付那些破壞競爭規則的企業,例如惡性殺價。他不要成為獨佔者,以免內部員工會鬆懈,要讓員工保持危機意識才行。
     
聽到這些,我就想到,哈佛大學教授波特書裡也提過這種策略——利用良性競爭者維持產業秩序。也符合孟子所說,「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聽到這些說法,我就很高興,因為企業家親自解說的竟和理論幾乎一樣,令我對理論和實務的結產生更深入的體會。     
      我教學都用討論式,學生的各色各樣想法與意見,經過討論整合,讓他們能欣賞彼此優點,吸收彼此的經驗與智慧。這些學生都是企業主或高階人員,在公司裡講話沒有人敢挑戰他們。他們的想法若講得不夠清楚,部屬只能一面猜,一面執行,效果大打折扣。在班上,他們必須將想法清楚表達出來,一方面迫使他們想得更徹底,另方面,有別的同學可以挑戰他們。個案討論使大家(包括教師本身)知道,任何事都是多元的,個案研討不僅訓練邏輯思考,也有助於思考角度的開擴。每天處在這種快樂的環境,我當然不捨得離開政大。
 a
      本文寫於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