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就是這樣變老的

人的老化不可避免,但如果了解老化的原因與過程,就有可能採取正確的對策,或許可以減緩老化的速度。組織也一樣,規模成長與制度化,一方面代表成熟,一方面也提高了老化的傾向。有些組織老而彌堅,有些組織未老先衰,都與它們如何處理或防範這些「老化的過程」密切相關。
新創事業資源有限,但充滿了熱情與理想;人手雖然不足,卻也正因為人少而目標一致、溝通靈活。有想法大家就交換意見,達成共識之後即分頭採取行動。生存壓力迫使大家不得不全力克服困難,開創生存空間。
當規模逐漸成長,為了追求效率,就不得不建立分工體系與組織層級。為了確定權責的歸屬,就得明確劃分職責。當職責明確劃分後,必然會出現一些未歸類的工作項目。結果是:書面上沒有明確要求或規定的工作,就變成相互推諉,無人負責,於是創業初期大家不分彼此、主動解決問題的熱情也就逐漸消失了。這是組織開始老化的一大特徵。
創業初期,大家商量好就可以行動,但人多事多以後,就有人會不記得當時誰說了什麼,於是「書面簽核」就成為每一個人對其決策負責的必要機制。較重要的決策,可能需要許多單位、許多層級表示具體意見,於是書面的「會簽會辦」勢不可免。略有規模的組織,決策與行動變得十分緩慢,就是肇因於此。到了這個地步,組織雖未老態龍鍾,也開始步履蹣跚了。
為了規範各級成員的決策與行動,組織逐漸制定出許多規定,從政策、規章、辦法,到辦事細則,不一而足。從基層人員到各級主管,都必須熟悉這些規定,一切決策也都必須符合這些規定。這樣一來,創意不再重要,因為各種規定所形成的條條框框,幾乎封鎖了所有的創意空間。各級人員在推動工作時,「符合組織規定」成了無限上綱,既不必傷腦筋出點子,也不必承擔決策的成敗責任。
人數眾多的組織,難免會出現一些投機取巧或品德操守的問題,因此為了防弊,大型組織不得不針對各級人員的行為,例如費用報支、採購程序、人員僱用等制定許多規定。這些規定愈來愈嚴,防弊就成了管理工作的重心,甚至妨礙了正常業務的進行。到了這個階段,大家的聰明智慧就都用在「如何繞過重重限制才能推動業務」。內部的遊戲規則成為業務推動最主要的瓶頸,誰最會「玩」這些遊戲規則,誰就是組織中的贏家;誰最能為主管處理這些規則,就最受到重用。
防弊規定愈多,愈有可能變成「人人都是潛在違規者」。所謂「瞞上不瞞下」,這些違規事實,通常只有部門內部同仁知道。結果某些同仁就可能利用這些資訊來要脅長官,導致主管們對部屬的要求困難。主管們為了避免同仁被懲罰後採取玉石俱焚的報復,在獎懲上也只好採取和稀泥的態度,因為在這種環境下,唯有「好好先生」才能在組織中長保平安,發展至此,紀律、獎懲、執行力都蕩然無存了。
很多組織就是這樣變得衰老的。

本文于2010年刊載於《今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