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支持與感性支持

   這學期在「質性研究方法」課程中,指導幾位博士班學生進行一項小型的質性研究專案,其中主要活動之一是經由業界訪談以及深入分析逐字稿,了解影響導入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成敗的因素。研究發現之一是,高階領導人支持的「理性程度」,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眾所周知,任何專案或組織變革,高階領導人的支持是成功的必要條件,高階的支持不足,成功機會必然有限。然而在高階領導人高度支持的情況下,有些專案還是失敗。造成此一結果的原因當然很多,我們發現其中之一是支持的「理性程度」。
所謂「理性」,是指有些領導人對產業未來發展、關鍵客戶與供應商對資訊的需求,以及本公司未來應該發展的競爭優勢等,十分了解;也很清楚公司未來的ERP系統在建立競爭優勢時可以扮演的角色,並且進而感知到此系統發展方向的重點與取捨何在。如果領導人擁有這些認知,而且這些認知也相對正確時,他的「支持」才能充分發揮作用。
相對而言,某些高階領導人只是在「感性」上覺得此一專案有推動的必要,但對此一系統在策略上可以或應該發揮什麼功能並不清楚,僅強烈表現出「只要各位全力以赴,公司要錢有錢、要人有人」的態度,這種「支持」,未必對專案的成功機率有太大的正面作用。
易言之,領導人未必需要了解建構資訊系統的技術細節,但應在觀念上深入理解此一系統在策略及管理上的關鍵角色,並在此一理性認知的基礎上對各種方向的資源投入,表示出強弱不同、有所取捨的支持程度。
此一研究發現可以延伸到領導人在推動各種專案時,「支持」背後「理性認知」的必要性。更進一步,在一般授權時也應有適度的政策指導做為配套,才可使被授權者在政策的框架下,儘量發揮。而在此所謂的政策指導,也反映了「支持」被授權人背後的理性基礎。
最近熱門話題是選舉。我們可以將以上的論述引申為:如果我們對政治人物的支持是基於其所提的政見,而不只是感性的「喜歡」這個人,則事後後悔的機率可能低得多。

         ●本文于2016年刊載於《天下雜誌》 

樂見一流大學開始重視行銷

   近年來有些大學擔心招生不足而開始「搶學生」,搶學生不等於「行銷」,但至少嚐試對年輕人放低姿態,以各種方式來吸引他們入學。然而排名在前面的大學,則完全不必考慮行銷,尤其是一流大學,名聲好,傑出校友多,加上資源豐富,中學畢業生搶著想進來,不可能招生不足,因此或許從來沒有想過「行銷」的議題。
新南向政策對此一情勢造成了一些改變。為了招收更多、更優秀的東南亞僑生與外藉生,幾家一流大學(包括科技大學)開始進行了國際行銷的工作,效果不錯,但我們還期待未來為了實現承諾而做的調整與進步。
這些大學前往東南亞國家介紹本身的師資、教學、研究成果,以及產學合作及對學生未來職場生涯的幫助等,引起了當地僑校師生相當大的正面回應。我猜想對從未從事過行銷的一流大學而言,僅僅將這些優勢或亮點整理出來,就已經是一項極有意義的功課。換言之,為了具體說明學校(主要應該是教師)所做的一切,能對學生的學習成長或未來人生「創造什麼價值」,即需要一些深入的檢視與省思,而這些檢視與省思,對學校本身未來的努力方向,也應有不少啟發。
然而「行銷」不等於「廣告文宣」,與廣告文宣同等重要的是確保產品或服務的品質,亦即是落實價值的提供並確保顧客的滿意。唯有如此,「行銷」工作才算是完整。
我對台灣的一流大學抱有高度信心,相信它們會進一步在開課方向、課程設計、教學內容與方法方面能針對「為學生創造價值」的目標精益求精。因為廣義的行銷必須要包括「了解顧客需求」、「確保產品與服務品質」等在內。易言之,真正的行銷要從「了解學生需要」、「了解潛在僱主需要」開始,並設法經由教學來滿足這些需要。
希望這些好不容易吸引來的僑外生,能從台灣的大學教育中獲得滿意的收穫。而本國的學生也可以因為大學更積極於行銷導向而從教育中得到更多的價值。

        ●本文于2016年刊載於《今週刊》

德明科大個案教學社群邀請策略大師司徒達賢教授開講

中央日報 (2016-11-15)

        個案教學是近年來國內商管教育領域相當盛行的教學方法,透過個案教學可以讓學生在決策情境中進行深度思考,教師更可以透過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來吸取實務經驗,進而教學相長。甫獲政大首屆教學傑出「仲尼獎」的司徒達賢講座教授是國內個案教學的先鋒之一,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個案教學教師社群今年度以司徒達賢教授的著作《司徒達賢談個案教學-聽說獨想的修鍊》為本學期社群研修專書,除了透過社群臉書社團進行線上讀書會之外,更於今年119日社群活動中,邀請司徒達賢教授蒞校進行專書講座,與眾多對個案教學有熱忱的教師進行近距離的對話。 

  
 在講座開始之初,司徒教授簡單扼要地說明個案教學的重要性以及教學成效,以及為何將個案教學界定為「聽說讀想」的完整學習過程。他認為許多人經常只想透過「說」把自己的意見抒發出來傳達給他人,但往往忽略了「聽」的功夫,導致既聽不清楚他人的意見,也說不清楚自己的觀點,無法真正進行討論交流,更不要說增長智慧。因此,他認為個案教學最主要在於訓練學生透過深入閱「讀」個案,針對個案議題進行第一層的「想」,再透過「說」,將自己的見解有系統且具體的陳述出來,再透過「聽」他人與自己觀點歧異之處,激發第二層的「想」,透過如此不斷的循環,刺激參與個案教學的教師與學生不斷地從「聽說讀想」中共同累積智慧,一同拓展觀念視野。司徒教授也一一回應教師們對於個案教學的疑惑,例如在企業內進行個案教學內部訓練與企業家在職班進行授課的差異;如何運用「從會問到不會」及「從不會問到會」的提問技巧,來發掘學生的知識前緣;進行個案教學時,如何透過引導讓學生有更深度的思考。司徒教授妙語如珠,本次講座毫無冷場。參與的教師經過大師親身解惑後,更能感受到個案教學迷人精彩之奧妙,也更能掌握個案教學的授課技巧,未來也將在各項當中進行個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