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態度與科學方法

「科學」不等於「科技」。科技的範圍涵蓋了聲光化電、生命科學、農林漁牧等可以呈現在產品上的技術,以及資訊、通訊、軟體、醫療等可以直接間接提升經營效率與生活品質的知能。科技對經濟發展以及人類文明的進步當然有高度的貢獻,但若以為「科技」就代表了「科學」,或將「科學教育」的範圍局限在科技的領域,未免有所遺憾。
社會的進步,除了上述的科技之外,還必須要有科學的思考方法與做事方法。這些方面若不合乎科學與理性,則縱使擁有高水準的科技,社會發展也未必能走向我們的理想,甚至可以說,如果思考方法與做事方法無法合乎科學與理性,根本不可能發展出卓越的科技,或運用科技增進人類真正的福祉。
檢驗所謂的理性態度,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來反思:
當我們在進行決策時,是否經過審慎的評估與方案選擇?利弊得失與成本效益,究竟經過哪些衡量與比較?決策背後所秉持的因果關係,是否經過冷靜的辯證與檢驗?在辯證與檢驗的過程中,是否已努力排除思考習性,以及可能的人為影響與干擾?
一切決策都必然建立在為數眾多的前提之上,這些前提有些是客觀事實,有些是主觀判斷,有些是沒有根據的印象,有些是傳統的信念,有些是決策者內心深處的人生價值。所謂理性,就是在決策時能夠或努力嘗試去區別這些,以及注意到它們之間的互動關係,例如,決策者的價值觀念如何影響對外界資訊的選擇吸收;或哪些主觀印象在時間久了以後,雖未經驗證,也被認定為是客觀事實。
以上談的是決策。決策之後必須還有行動。採取行動時,必須認清各項行動之輕重緩急,也要分析各項行動步驟的先後邏輯。必須經由團隊或組織才能完成的行動,其權責分工、協調配合等也必須經過理性分析及規劃。而劃分到組織內各單位的行動或工作項目,如何管控?如何客觀評估各方功過?行動之後,如何有系統地累積經驗以改善未來的行動?這些都不可輕忽,也都需要理性而科學的方法。
政府與企業的各級決策者,應該普遍擁有以上這些理性決策的態度以及科學的做事方法,公共政策才會明智,學術與科技方面的成果才能真正轉化為價值創造的來源。而各級學校也應全面培養學生的理性態度,包括社會學科的教育,都應強調科學的做事方法。如果今後的「科學教育」依然不包括這一部分,則似乎與清朝末年將國家進步完全寄望於「船堅炮利」的想法相去不遠。
「科學」不等於「科技」。科技的範圍涵蓋了聲光化電、生命科學、農林漁牧等可以呈現在產品上的技術,以及資訊、通訊、軟體、醫療等可以直接間接提升經營效率與生活品質的知能。科技對經濟發展以及人類文明的進步當然有高度的貢獻,但若以為「科技」就代表了「科學」,或將「科學教育」的範圍局限在科技的領域,未免有所遺憾。
社會的進步,除了上述的科技之外,還必須要有科學的思考方法與做事方法。這些方面若不合乎科學與理性,則縱使擁有高水準的科技,社會發展也未必能走向我們的理想,甚至可以說,如果思考方法與做事方法無法合乎科學與理性,根本不可能發展出卓越的科技,或運用科技增進人類真正的福祉。
檢驗所謂的理性態度,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來反思:
當我們在進行決策時,是否經過審慎的評估與方案選擇?利弊得失與成本效益,究竟經過哪些衡量與比較?決策背後所秉持的因果關係,是否經過冷靜的辯證與檢驗?在辯證與檢驗的過程中,是否已努力排除思考習性,以及可能的人為影響與干擾?
一切決策都必然建立在為數眾多的前提之上,這些前提有些是客觀事實,有些是主觀判斷,有些是沒有根據的印象,有些是傳統的信念,有些是決策者內心深處的人生價值。所謂理性,就是在決策時能夠或努力嘗試去區別這些,以及注意到它們之間的互動關係,例如,決策者的價值觀念如何影響對外界資訊的選擇吸收;或哪些主觀印象在時間久了以後,雖未經驗證,也被認定為是客觀事實。
以上談的是決策。決策之後必須還有行動。採取行動時,必須認清各項行動之輕重緩急,也要分析各項行動步驟的先後邏輯。必須經由團隊或組織才能完成的行動,其權責分工、協調配合等也必須經過理性分析及規劃。而劃分到組織內各單位的行動或工作項目,如何管控?如何客觀評估各方功過?行動之後,如何有系統地累積經驗以改善未來的行動?這些都不可輕忽,也都需要理性而科學的方法。
政府與企業的各級決策者,應該普遍擁有以上這些理性決策的態度以及科學的做事方法,公共政策才會明智,學術與科技方面的成果才能真正轉化為價值創造的來源。而各級學校也應全面培養學生的理性態度,包括社會學科的教育,都應強調科學的做事方法。如果今後的「科學教育」依然不包括這一部分,則似乎與清朝末年將國家進步完全寄望於「船堅炮利」的想法相去不遠。

本文于2010年刊載於《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