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教育必須重新定位

近幾十年來,MBA教育或MBA學位一直相當熱門,也吸引了許多優秀青年進入企業管理的領域。然而發展至今,無論國內外,似乎都已有重新思考其定位的必要。
當初MBA學程的設計是招收已有若干年實務經驗的年輕人,希望他們經歷過兩年MBA教育後,回到企業,不久後即能擔任重要的管理工作。MBA的各種課程設計以及教學方法,都是在這樣的宗旨下形成的。
然而目前情況不同了。三十幾年前,美國的MBA一年不過數千人,台灣的MBA則僅有一、兩百人,現在人數上分別都成長了二十倍以上。這些畢業生進入職場後,發現並沒有那麼多中高階的職缺,因此勢必在較基層的位置上等待更久的時間。其結果是:大量的MBA學生在校時學習了許多高階管理所需要的知識,到了職場卻難以發揮;而職場中相對基層人員所需的知能,卻未在學校中習得,不得不由僱用單位重新教起。在台灣這種情況更嚴重,因為大部分MBA學生並無工作經驗,不僅對組織生活感到陌生,甚至連應對進退、待人接物都還在起步階段,學習企業的高階經營管理,未免言之過早。
解決辦法的大原則是設法降低人才供需的落差。策略方向之一是僅提供MBA教育給有若干年工作經驗的人,如果他們無法像美國MBA學生一樣辭職來做全時的學生,就只好以在職的身份就學。換言之,設法將商管學院的教學資源從「教育年輕人」轉到「教育在職人士」,其對社會產生的整體效果會更佳。然而目前大學的學制能否因應此一實際上的需要而大幅調整,是最大的潛在困難。
策略方向之二是針對職場初階人員的工作需求,重新設計課程內容。也就是商管學院的教師必須大規模而有系統地深入研究了解這些年輕碩士畢業生進入職場後,所需要的知能與技巧,並在學校裡將之納入教學的範圍。具體方法可能是廣泛蒐集畢業生離校三、五年內在各行各業,以及各種職位上所曾經面對或處理的個案,再以學理為基礎來進行課程中的研討。這種個案可以協助MBA教師更了解畢業生在職場上的知能需要,也可以讓在校學生提早知道將來進入職場後大致會遭遇哪些問題與挑戰。學生在課堂中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這一類的個案討論,可以提升對這些層面問題的分析與決策能力。這是解決年輕人學用銜接的根本辦法。
大部分學科都應以「學以致用」為最基本的原則,因應時代變遷,持續拉近供需雙方的差距,是每一個學科為了自身的生存發展都應努力的工作。管理教育一向強調「行銷導向」、「成本效益」以及「策略定位」,如何因應新的形勢而採取新而突破的做法,也是管理教育界必須共同努力的。

 本文于2009年刊載於《今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