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當年抄筆記的時代

   現在學生上課方式和我們當年大不相同。我在讀中學和大學時,上課時主要活動是「教師講課、學生抄筆記」。比起現代實在十分落伍,然而「聽講抄筆記」也會產生不少學習上的價值,對知能成長也很有幫助。
十幾年前錄音機漸漸普及,學生上課時開始用錄音機取代抄筆記。三小時的課全程錄音,但我很懷疑學生在課後真的再用三小時來聽錄音,但他們可能認為有錄音可以依賴而降低了上課時專心聽講的程度。
後來投影機和PowerPoint成了上課的必需。PowerPoint內容豐富而動態,許多老師未必有足夠時間仔細講解,往往只是略提一下即跳到下一頁。但複製電子檔十分方便,學生就希望老師將檔案傳給大家參考留存。檔案在手,上課時似乎更無必要再專心聽講。
現在人人都有手機,無論是黑板上的字或投影片,學生當場拍照留存即可,根本不需要再向老師要電子檔。但我的懷疑依然存在:上課時內容匆匆帶過的投影片,學生究竟回去是否有機會再度仔細檢視?自己看投影片,理解程度有多少?
這幾年Google日益方便好用。台上老師講到任何主題,台下用功的學生立即上網檢索。使老師的學問不斷被檢驗,其教師角色在科技時代開始受到挑戰。
我做學生時,情況大不相同。書籍少,影印機剛發明,影印筆記不是普通人能負擔的,因此聽課時,每個學生都必須自行抄筆記。為了擔心聽錯或抄漏,學生不得不專心聆聽,因而養成了專注聽講的習慣。此一習慣或能力或許是有現代科技支援下的學生比較欠缺的。
專心聆聽還不夠。因為老師即使口才極好,但講課中間,有些是主軸,有些是轉折,有些是與主題有關的實例或申論,有些則是與主題並無直接關係的內容。學生為了抄筆記,除了專心聆聽之外,還必須同步理解甚至詮釋老師講課的架構,然後依層次分條列點記錄下來。
記錄時間有限,無法記下「逐字稿」,因此要設法將老師的口語即時摘要成更精簡的文字。這樣一來,「專心聆聽」、「整理歸納成系統」、「摘要成重點文字」等工作就必須同步完成。抄筆記這件事,一開始難度不低,但久了也就習慣了。回想起來,這對我們心智的鍛練有極大幫助,有些同學學得快,有些則始終無法記下完整的內容,也缺乏條理,代表此一鍛練效果也因人而異。
我並非主張復古,只是注意到在沒有這些現代科技時,其實也有許多可以學習成長的空間。這也是我一貫「只看人生光明面」的態度。

●本文于2015年刊載於《今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