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教師需要哪些知識基礎?

   在企管領域中,策略管理牽涉的因素最多,決策之間的相互關係也最複雜,在分析時也必須考慮類型多元的產業特性。要教「策略」,不能只介紹策略理論即可,而必須利用個案討論才能讓學生體會策略的意義與重要性。   
   基於這些特點,主持策略個案討論的教師,在知識上就必須要有相當的廣度。他們在做學生時,除了形形色色的策略理論之外,還應修習哪些科目?成為教師以後,又應如何自我成長?這就要從策略的意義與制定程序來分析。  
   以最簡單的方式說,策略是一組關鍵決策,應配合外界環境的變化及早調整。但策略不能只停留在願景或理念的層次,而要透過各種功能政策以及組織來落實。  
   由於策略要配合外界環境,因此策略管理的學者必須涉獵產業經濟學、法律環境、政治經濟學,並了解文化價值的變遷與作用。也要從商業發展歷史中了解政治和企業的互動方式、社會結構及其與政治經濟之間的關係。這些科目都十分廣博,但為了強化策略思維,就必須有若干了解,至少在討論到這些議題時,能夠提出有意義的問題。  
   由於要經由功能政策才能落實策略構想,因此應對行銷、財務、人資、生管等要有一定的掌握。這樣才不致使策略只停留在「大方向」,而且在選擇策略方案時,也能聯想到執行時的潛在困難與成本。如果想從各功能領域的問題或矛盾中找出策略層面的根源,也必須熟悉這些功能管理的內涵。    
   策略制定是在複雜且目標分歧的組織中進行的決策,而且策略也影響組織結構及權責劃分,因此組織理論與組織行為方面的知識也必須深入了解。 
   這些知識領域各自獨立,但在面對真實的策略決策時,彼此之間必須有機串連,因此應有思想架構來統整,並經由大量的個案研討來深化它們之間的聯結。 
   此外,成為教師以後還必須長期進行廣泛的實務訪談與研究,才能活化、內化這些複雜的知識體系,久之才有可能成為一位稱職的策略教師。  

   ●本文于2018年刊載於《今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