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更多的創業家

    國家進步與成長必須依賴經濟活動,而經濟向上提升的力量則主要來自企業的產銷與創新。因為企業是一個整合資金、技術、人才與市場需求的平台,在市場機能下,企業經由各種的活動,滿足了我們在食衣住行方面的需求,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絕大部分的就業機會和投資機會。
   然而企業組織像人一樣,在過了一段時間以後,活力難免日漸消退,過去的成功使組織對新機會和新挑戰失去了敏銳度和興趣。從整體國家社會來看,這時候就需要有新興的企業來負擔起整合資源、利用新技術、滿足新需求,以及提供就業機會的任務。  新興企業的核心當然就是創業家。創業家能夠從複雜紛亂的產業運作中,感知到未被滿足的需求以及未被充分利用的閒置資源。能看到這些「缺口」已屬不易,但創業家還必須使出九牛二虎之力,說服潛在的資金提供者、追求共同理想而共患難的創業伙伴,採取具體行動,並設法找到客戶、爭取訂單。
   然而未來,甚至目前的創業家所面臨的形勢,比三、四十年前已大不相同,而且更具有挑戰性。原因之一是產業鏈的成熟或外移。過去台灣擁有不少日益成長的產業鏈,有志創業者可以在這些他們所熟悉的產業鏈中,找到立足的空間,然後逐漸成長壯大。近年來許多產業已經成熟或外移,能讓新創事業生存的夾縫已不多了。 
   原因之二是在消費者期望水準的提高。由於國際品牌的大量進口,國內的消費者的期望水準 已大幅提高,本國的新創事業很難再靠有限的創意與少量的資本獲得本地消費者高度的青睞。  
   原因之三是,比起其他地區或國家,我們的「本國市場」規模十分有限,使新創事業不容易在熟悉環境下快速達到合理的經濟規模。  
   創業成功的機率當然與外在環境有關,環境有利,創業成功的機會自然較高。然而處在外在環境相對沈悶的時代,社會更需要有高水準的創業家來整合各方資源、突破各種困難、振興我們的經濟。 

       ●本文于2018年刊載於《今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