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欲家族後代團結凝聚並致力於企業長期發展,就需要講究家族治理,甚至制定家族憲法。近年來大家對此一議題,已經頗為熟悉。然而目前大部分企業創辦人,在家族治理方面顯然對股權分配與掌控制度較有興趣,卻未注意到外國百年企業的家族憲法中十分重視家族的「經營理念」與「價值觀」,或認為只要想出一些令人感動的詞句,即可做為傳承的家訓。
企業經營理念或價值觀不是貼在牆上的標語,也不是口頭說教,而是企業重要決策背後的「價值前提」。家族未來接班人唯有在長期觀察現任經營者的決策過程中,才能漸漸體會這些內隱價值觀的存在。
換句話說,「誠信」、「公正」、「照顧員工」這些理念的落實,不能僅靠口號或說教,而是從領導者每天思考決策時自然反映出來的。這些理念或價值觀的定義抽象且不易捉摸,每個人理解不盡相同,家族後輩必須在長期觀察長輩決策時,才能逐漸理解長輩們心中所謂的「誠信」是什麼意思,做到什麼程度才算是「公正」、「照顧員工」或「公私分明」。沒有身教,再多言教也不會產生效果。這就像家庭教育中,親子之間價值觀念的傳承,也大多是靠父母的身教,以及親子間討論如何處理各種問題時,自然而然進行的。
如果企業經營者本身價值觀有偏差,甚至心中對「誠信」、「社會責任」之類的原則不屑一顧,接班後輩心中當然不會相信這些。當後輩們都缺乏正確的價值觀,或只是將它們視為一些公關文字時,他們之間的互信與凝聚力量必然十分薄弱,永續經營更不可能。
創業家的後代為了奪權爭產而犧牲了企業或失去經營權,或安於逸樂而無法專注於經營,或對同仁缺乏尊重而無法留住人才,這些都可能與上一代的無形身教有關。想要基業長青、子孫和樂、企業永續,領導人必須讓每個決策過程都成為一次正面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