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資源提升外語能力

   台灣許多產業已經到了非打「亞洲盃」不可的階段。到國際上發展,首先要面對的是語言問題,我們的年輕人除了尚能用英語溝通之外,能運用其他外語的人極少,因此走向國際化的企業不得不設法聘用華僑、僑生或外籍留台學生來解決此一問題。
其實這些都只是短期權宜之計,長期而言,外派人員還是應以台灣本地人為主,因此他們的外語訓練成為一項關鍵課題。
我認為招收並充分運用這些國家的留台學生,是解決此一問題最有效率的方法。簡言之,即是各大學應該前往這些國家以優厚的助學金招收優秀青年來台灣讀大學,第一年密集教導或強化他們中文的聽說讀寫能力,同時讓他們學習「如何教外語」;第二年起即成為該一語文課程的教學助理。這些外語課程可由為數不多的正式教師擔任,台灣本地學生來選課,所繳實習費可以支持這些外籍教學助理的助學金。由於教學助理人數多,可以快速的協助大家掌握該國基本的語文能力。
此一方案優點如下:
首先,提供助學金有可能招收到更優秀的外籍學生;其次,外籍學生到台灣以後不必因經濟壓力而到校外打工;第三,台灣學生在校即可學習外語,不必出國,花費有限而且有學分;第四,有教師主持,可確保教學方向及品質的水準;第五,修課學生畢業後,因為已跨越了初階的語文門檻,不僅易於求職,而且在外派後可以更快進入狀況;第六,制度化的促進本國學生與外籍學生的交流,建立長久感情,可以更落實「招收外籍學生」的真正目的。
此一做法比聘請一些外語博士來成立學系更快、更有效率。而這些「外國」,除了亞洲各國之外,中南美、東歐等這些我們企業將來有可能前往發展的國家,都可以包括在內。
此一做法對廣大企業界以及志在四方的年輕人而言,都將極有價值。如果「現有規定」不允許,則應努力突破這些過時的規定,以免錯過寶貴的時機。
「提升大學裡外籍學生比重」是教育部推動的政策,但若未善用這些資源,甚至他們來了以後並未與本國學生密切交流互動,是十分可惜的。

        ●本文于2016年刊載於《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