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分析架構的價值

   策略分析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夠精確而細緻的描述出目前策略以及未來可能策略方案的形貌。因為有具體的描繪,才能深入分析目前做法能否持續,以及未來策略方案的可行性。而且要對未來策略藍圖及選擇理由完整想清楚,才知道執行策略時,究竟應該採取哪些具體行動。
    因此,策略不能只靠靈光一閃的創意,也不能用「做大做強」、「成為產業前三大」、「持續創新,追求藍海」等簡單的口號就能表達。而且也不能模仿別人,因為每家企業在產業、規模、內外條件,甚至時代上都不相同,使得其他人的策略只能參考卻不能套用。
    具體而精確的描述策略或策略方案形貌以後,才能進一步詳細解釋選擇此一方案背後的理由或所依據的「因果關係」。例如因為相信「在當前的消費行為特性下,應該運用理性訴求(而非感性訴求)才有說服效果」此一「因果關係」,所以才採用某一促銷方式。諸如此類的因果關係(例如價格上升則需求會下),很多已被歸納到形形色色的學理中,因此廣泛學習學理,對策略思考和選擇極有幫助。
    除了想清楚相關的因果關係之外,更重要的可能是「前提驗證」。因為每一項決策都建立在許多前提假設上,若前提不正確,則即使因果關係合理,決策也未必正確。例如,某些決策的前提假設是「當前消費行為具有某些特性」,然而在深入驗證以後,發現消費行為與當初的想像大不相同,因此經過「找出前提並驗證前提」這一階段以後,就會知道原先構思的決策方向有問題。而產業趨勢、政府政策走向、競爭者回應速度、消費者偏好、經銷商心中的盤算、員工對前程的期待等等,都可能是某些重大決策的關鍵前提,這些前提如果正確,決策的勝算就比較高;若前提不成立,決策就會錯誤。因此「找出前
提、驗證前提」的重要性可能比前述的「因果關係」更為重要。
    策略分析需要有如此細緻的分析與思考架構,理由是當企業規模擴大以後,無論是資訊蒐集、因果關係檢視、內外前提驗證,以及策略決定後的執行,都需要許多人的參與,因此大家必須擁有相同的思維架構與溝通語言。就像下棋一樣,如果是一對一,則棋手自己明白其戰略及應變的方式即可;如果雙方各由一組人來參賽,每人上場下五步棋,出手時彼此不能商量,此時顯然就不得不發展出一套分析及決策的架構,並在上場前將本組的策略及應變原則規劃清楚。對策略有共識,執行上才能做到前後一貫。

          ●本文于2014年刊載於《今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