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品格包括誠實、公平、守信用、負責任、守法重紀、公私分明、團隊精神、不投機取巧、對別人的禮貌與關懷、以及以互相尊重為基礎的溝通能力等。而虛心學習的意願、能力與習慣,似乎也可以列入品格的一部分。
先進國家的許多管理理論與實務,如果不易移植到後進國家,其原因不僅是泛泛的「文化差異」,而極可能是屬於文化中的「人民品格」問題。
例如分權、授權及各級人員的自主管理,是現代管理中常強調的做法,然而這些做法顯然是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前提假設上。如果各級人員普遍缺乏責任感,其聰明才智又都用於投機取巧,則分權與授權之後,肯定亂象叢生。甚至即使不刻意分權,組織也必須投入大量人力與資源於監督控管,如果負責監督控管者其本身品格也有問題,則組織規模稍大,運作就會產生困難。
又例如組織內的溝通協調。有效的溝通與協作是建立在大家對組織目標的認同以及對彼此的尊重上。如果大部分人只顧追求自已的利益或表現,毫不關心整體共同的未來,則必然各行其是,難以發揮團隊的力量。此外,企業間的分工合作,一定會產生「交易成本」,如果社會中投機主義盛行,交易成本以及為了降低交易成本所付出的管理成本必然十分可觀。
現代管理也極重視內部知能與經驗的傳承。然而如果各級長官私心重不願分享,部屬不上進又不知感恩,或只想學會之後到外界另謀發展,則傳承也難以順利進行。 以上所舉,其根本都在於人的品格。個別組織用人當然要注意人員的品格,但如果不設法提高整個社會的品格水準,則不僅個別企業不易找到才德兼備的員工,國家競爭力也難以提升。
●本文于2018年刊載於《今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