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教高階的通才?

   高階管理教育應強調通才為主,因為他們更需要全面的整合思考能力。但以目前的管理教育體制,要培養通才教師是相當不容易的。
許士軍老師曾指出,早期美國企管教育一直在「通才」與「專才」之間擺盪。易言之,最初可能是通才,後來發現通才教育下學生缺乏專精,於是開始著重專才教育。專才教育久了,又擔心這些畢業生視野不足,沒有綜觀全局的能力,於是又再度走向通才。
傳統MBA教育基本上是通才導向,換言之,即是課多而雜,觀念性重於技術性,而且必須廣泛了解財務、行銷、人資、生產、資訊乃至於法律環境等領域的基本概念。從前的策略管理博士教育,更是通才中的通才,特別強調決策、組織、人性,以及與社會和產業變遷有關的思維訓練。
到了近代,「專才」似乎日居上風。理由是:以前管理學者重視教學,例如個案教學和企業診斷等,因此有必要對各方面的知識都有所涉獵;近年來大家希望將管理變成和經濟學、心理學同樣嚴謹的「科學」,因而日益重視學術上的鑽研與論文發表。而若想要發表學術論文,就必須專精,才能針對某一主題進行深入的回顧與研究,因此從讀博士開始就必須力求專精,甚至不只是聚焦於「行銷」、「財務」這些層次,而是要在「行銷」領域的「通路」中,找到例如「以賽局理論來分析通路談判策略」之類的議題,才能熟讀所有相關文獻,並善用複雜的統計分析方法才能提出在學術上有突破性的想法與論述。
教授們為了提升專業方面的研究能量,就寧可找有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背景的碩士畢業生來讀博士班而不是有通才背景的MBA,因為其訓練不夠「專」,難以從事高水準的學術研究。甚至策略管理博士班,也更偏好有經濟學、社會學背景,或有能力運用高深數學來建構模式的碩士畢業生。
   美國有些名校的EMBA,現在已開始聘請更多的成功大企業家來教高階的學員,表示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之間的擺盪,恐怕是盪不回去了。

   ●本文于2017年刊載於《今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