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事業才是產業創新的主角

   企業是現代社會中最重要的資源整合平台。為了追求利潤,企業努力將社會中未被充分利用的財力、物力、人力、科技等進行有效結合,並經由產品或服務這些「價值載具」,來直接或間接滿足社會在食衣住行育樂等方面尚未滿足的各種需求。能存活並獲利的企業,或多或少都發揮了以上的功能。
在經營環境快速變化、市場需求與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由於需求與資源(包括科技)需要時常進行重新組合,因此企業除了上述「整合」的角色之外,還必須運用「創新」來重新組合社會資源。
然而既存的企業在進行創新時,有幾項障礙。
第一,既存企業多年以來為了提升效率、減少不確定性,就必須從事流程的細分化以及制度化,甚至有走向「科層化」的傾向,因而造成人員與組織的知能、資源、心態,並在各方面逐漸出現所謂的僵固性或惰性,因而降低了創新的能量與彈性。資源豐富、獲利良好的大型企業,這些安於現狀的心態可能更嚴重。
第二,既存企業中有許多有影響力的人常變成創新阻力的來源,因為他們只熟悉原有的經營模式,而且擔心新創業務會搶奪自己所能掌控的資源。前些年,傳統底片大廠無法轉型開發數位化的攝影技術、實體書店很難轉變到電子商務等等,多少都與公司內部「大老」們的心理抗拒有所關聯。
第三,既存企業中由於「大老」人數多,每位的專業、認知不同,加上上述的個人前程以及與資源掌控有關的考量,因而對創新方向各有想法,結果往往造成創新決策及資源投入的延誤與時機的落後。
基於以上原因,既存企業甚至大型企業即使在技術上有領先的優勢,但在事業創新上卻有不少內部的障礙。這也是規模小、財力有限,但充滿彈性與活力的新創事業可以獲得生存空間與發展機會的主要原因。
研究發現,新創事業在運用新科技方面效率更高,就是因為它們在創新上更靈活、更聚焦、內部權力結構單純,而且在成本壓力下不得不在風險下努力進取使然。此外,既存企業創新動力不足,經營上會更重視在現有經營模式下的效率提升,因此大量僱用新進員工不太容易。要解決就業問題,似乎還得依賴新創事業。

      ●本文于2014年刊載於《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