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不討論影響國家競爭力

許多高階主管不僅沒聽過「個案教學」,在工作上也從來沒有互相交流、分享、整合彼此想法的經驗。往往組織文化從開始就是「老闆說了算」,開會時同仁儘量不要發表看法,即使發言也不能背離上級的方向,更不能質疑他的推理過程。
這些高階主管年輕做學生時,肯定也沒體驗過上課時的互動討論;在一路向上升遷過程中,其領導風格深受組織文化及過去長官作風的影響,因此自己主持會議時也不太可能鼓勵同仁進行互相辯證以集思廣益。
如果領導者夠「英明」,此一領導與決策風格未必影響決策品質。反而在聰明智慧皆高人一等的領導人心目中,所有討論和意見交換,都只是浪費時間而已。
然而這種獨斷的決策方式,最大問題未必在當前的決策品質,而是長期中對高階領導人思維能力成長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因為以開放、參與討論的方式決策,主持人必須放空自己的定見與傲慢,專注聆聽,用心了解每位同仁想法中所隱含的潛在價值與創意,並發掘每位發言者的推理和資訊,有哪些值得吸納到最終方案裡。此一主持會議的過程,是對主持人心智的最佳修鍊,長期下來,不僅思考能力會進步,而且藉著聆聽互動,也可以時時檢視反省自己的想法,並深入了解每位同仁的深層內涵與潛力。
若決策過程中長期缺乏互動參與,這些主管即使平日勤於閱讀吸收新知,也很難隨著地位升遷、責任加重而變得愈來愈精明。在台灣許多組織裡,要到相當年紀才能擔任重要職務,然而此時因為在「一言堂」裡待久了,思維能力很容易停滯。如果從政府機關到所有企業,都是如此,國家競爭力當然會受到影響。
我們若有機會向地位崇高的領導階層,提出一些與他們不同的想法,然後再觀察一下他們的表情反應,就會知道他們平時心態開放的程度,以及在內部決策時的領導風格。
美國從小學開始,上課時就大量運用師生間互動討論的教學方式,這肯定會影響學生未來的溝通態度、技巧,以及決策風格。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受教育的學生,將來即使位高權重,思維能力極可能因此而持續進步,肯定有助其國家的競爭力。

本文于2013年刊載於《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