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領導風格阻礙社會進步

華人傳統文化中,上下尊卑之間的權力差距相當大,職場中「父權式」領導風格或心態代代相傳,不僅影響了管理效能的發揮,甚至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官大必然學問大」、「長官的想法不能討論,更不容質疑」、「長官不願在公眾面前承認部屬竟然有更高明的意見或更廣博的知識」,這些現象其實都是權威領導風格或心態的產物。這種風格以及其所塑造的組織文化,使組織內上下之間難以充分溝通,也使決策的考慮層面與創意都受到限制。如果包括企業與政府在內的每個單位大多如此,整體社會當然缺乏生命力與前膽性。
部屬是懂得察言觀色的。他們擔心得罪擁有這種心態的長官,因此對長官指示不清之處,不敢請他進一步澄清;對長官的想法,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見;對長官資訊的偏差,也不好意思提出異議。這樣雖然維持了長官的權威形象或自尊心,但肯定無助於決策品質的提升。大家都知道「真理愈辯愈明」,但在具有權威人格的長官面前誰也不想自找麻煩去辯論或質疑,「真理」自然難以浮現。如果凡事都是「長官說了算」,則完全失去了集思廣益的效果。
更嚴重的是,此一上下互動模式,長期而言其實極為不利於長官知能的成長。因為部屬不敢請他澄清,長官就無法知道自己表達力的不足而尋求改進;部屬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見,長官就無從察覺自己究竟何處思慮有欠周詳。有時候,長官的決策的確高明,但由於缺乏討論或進一步請教的過程,使長官沒有機會去深入思考及解釋他決策的來龍去脈,以及決策背後的因果關係、假設前提、價值選擇。表面上顯得這些高明的決策都是來自靈感或天份,讓部屬崇敬不已,自嘆不如;但另一方面,長官也因此失去了刺激、反思、整理、檢討本身思想的機會。
有些領導者的確擁有過人的智慧,然而這種領導風格與溝通模式,除了減緩自我成長的速度之外,也使部屬難以從互動中學習長官的思想精髓,卻可能只學到長官的「霸氣」。此外還有很多能力未必高明的領導者或主管,心中其實很清楚,若開放討論極可能講不過層級比他還低的同仁,甚至讓部屬發現自己的理路不清與知能不足,因而不得不靠著權威的外表來支撐自己在部屬面前的形象,以及內裡的「心虛」。主管實力不足而且心虛,溝通當然無法就事論事。
有些學者在討論父權領導時,似乎假設家長們有足夠的能力與智慧來教導同仁,然而在目前知識爆炸、術業有專攻的時代,許多居上位者的知能,未必和他們的地位成正比。居上位者知能不足卻又因為權威心態造成的面子問題,使其無法敞開心胸,虛心地聆聽吸收各方(包括年輕的部屬)的想法與意見,也不習慣和其他人進行理性而開放的討論,這個單位或組織,未來是值得擔心的。如果此為普遍現象,則整個社會也是進步緩慢的。

本文于2012年刊載於《今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