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錄影機來學習個案教學

面對水準較高、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學生,單向講授的效果遠不如互動式教學,這是大家早已知道的事實。近年來不少大學也選派教師前往國外大學觀摩互動式的個案討論過程,並聆聽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講解個案教學的原則與理念。然而大家也注意到,從觀摩別人到自已操作,中間尚有一大段距離。換言之,明白了個案教學的道理,又看過別人的教學過程,並不表示自己就能依樣畫葫蘆,上台主持充滿變化與挑戰性的個案教學工作。
這一年來,為了協助年輕學者提升主持討論的實作能力,我在政大博士班開授了「個案教學法研討」的課程,同時,為了推動企業內部個案教學,也在EMBA和企業家班開授類似的課。課程進行的方式還算創新,效果也不錯,可以在此向讀者報告一下作法和心得。
簡言之,即是請修課的學生上台主持一個小型個案的討論,現場錄影,並當場重放,將剛才個案討論的過程,逐段逐句,當做個案素材來研討。
在執行上,主持的學生必須事先仔細策劃討論的方向並構思預期的教學目標與討論結果,列出詳細的討論問題,甚至在課前邀集同組同學先行「試教」一番。主持時,面對鏡頭所產生的壓力,也有助於教學經驗的快速累積。
重放或「replay」 的過程是大家學習活動的重點。我們會針對主持人的每一次提問、每一次聆聽同學發言後的摘要與整合、口語表達的條理與清晰程度,甚至每次發言前內心的想法以及發言的預期目的,逐一檢視。而全班同學也無保留地將當下的所見所聞所思,提出問題或詢問,並進行有深度的意見交流。每週由不同的人來分別主持不同的個案,長期下來,教學雙方都感到收穫良多。
在錄影回顧時,常發現有些主持人提問不夠明確,造成同學發言的發散;有些主持人聽力不佳,無法掌握發言者發言的主要內容;有些人則當面對來自各方的意見時,無法及時歸納整理;有些人在聆聽同學發言後,無法摘出其中與教學目的有關的部分,並將之匯整到討論的主流之中。有些人好奇心重,聽到有趣的意見,就偏離了原先設定的討論主軸與教學目的;有些人在試圖整合各方意見時,才發現自已在學理上內化程度的不足。事實上,這些都是開始從事個案教學的教師們常遇見的挑戰。
在回顧的過程中,大家除了一起觀摩檢討主持人的表現之外,也可以藉機反省自己在這些方面是否也有相同的問題。甚至也可以模擬一下,如果當時是自己在主持,遇到此一情境應該如何處理。
個案教學和很多實務上的工作一樣,講道理不難,但培養實際操作的「熟手」卻極不容易。此一課程的目的,是希望更多的教師,可以經由這一過程,更深入體會個案教學的真髓,並在教學上獲得更好的效果與樂趣。

      ●本文于2011年刊載於《今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