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信與互重是高階管理教育的基礎

成功的高階管理者有一項共同特色:在多年的歷練之後,自己或多或少都發展出一些有實用價值、可能只有局部適用,同時也十分內隱(不容易系統化的說清楚)的管理理論。

由於心中擁有這些自己建構出來的理論或道理,所以當聽到或讀到任何學理時,都會隱約感到兩者之間的矛盾,甚至對學理的實用性抱持保留的態度。再者,大部分高階管理者缺乏足夠的觀念化能力來有效整合自己的理論與學理上的理論,於是往往感到學理用處不大,甚至錯誤地認為參加高階培訓,主要作用只是在建立更多的社會網絡與商業網絡。這種想法若日益普遍,長此以往,管理教育的價值甚至正當性都會受到社會的質疑。 

互相辯證彼此想法

對高階管理者而言,真正能發揮學習效果的教學方式是討論而不是講授。因為在討論,尤其是個案討論的過程中,學員們才有機會努力運用自己的「理論」來分析一組複雜的實際問題,不僅要做出抉擇、設計出具體方案,而且還要明確的講出理由,這也是強迫將各自的內隱理論加以「外顯化」的方法。同學間的決策方案各有千秋,考慮因素也不相同,在互相聆聽、比對、辯證的過程中,大家才有機會反省自己推理方法的周延程度,並設法彼此截長補短;而教師也才有機會藉由引導互動,來運用更抽象、層次更高的學理來整合各方的論述。在這種作法下,學員不僅可以逐漸融會學術上的理論以及同學們形形色色的「實戰理論」,同時也學會了在議論紛紜的場合中,整理、整合意見的方法。

互信與互重

然而這種交流互動,必須建立在互信與互重的基礎上才有效果。大多數高階管理人針對任何議題,都很容易隨口講出一段冠冕堂皇,但實質上卻是十分浮面的說法。唯有在互相信任、互相敬重的同學面前,才願意將自己心中極為內隱的成功秘訣或從慘痛的經驗中學到的寶貴教訓和大家分享,既不在乎自己形象的維持,也沒有機密問題。而當同學們對自己的想法提出質疑或挑戰時,心中也不會產生不快,反而將這些視為自己知能成長的重要養分。

以上所描述的學習與分享過程,和年輕人上課極不相同,因此培養學員間的互信與互重,是高階管理教育中十分關鍵的一環。班級人數要少、層級要相當、上課要多運用個案教學、要有適度的課外的聯誼等,都是為了提升此一學習過程的效果。

本文于2011年刊載於《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