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大師40年不間斷發問 大老闆搶著拜師

文/邱佩柔
一個人腦中的知識庫容量有多大?這個問題,如果你問政大講
座教授司徒達賢,他會跟你說,從來不用擔心會有灌爆的機會。

因為,他天天遇人就問問題,這一個習慣維持了四十年, 讓他
腦袋中的知識庫包羅萬象。

問題不分大小 重複請教收益不同

他關心什麼問題?舉凡從氣功怎麼打、肯亞旅遊好不好玩、打高
爾夫球姿勢怎樣調整、怎麼泳渡日月潭,到家族企業如何經營、
台商設廠的困難……他都像好奇寶寶一樣,照單全收,全都進
了他腦中的無形知識庫。

只要聽到一件事情、一個觀念,司徒達賢就會暗暗在心中「掛個
號」,心裡隨時都是問號一大堆。

即使是博士班學生寫論文,針對在大陸設廠的過程與潛在困難
到大陸實地訪問了一大圈,回到台灣報告給司徒達賢聽,他也不
會認為,這就是全部的答案。

下次遇到一個有實際設廠經驗的人,他還是再問一次。

「如果你對某個專業有了解,那我就針對我有興趣的部分,去跟
你請教。但你也不會是全面的了解,我就你了解的部分請教。我
還有機會碰到別人。」

能夠四十年如一日的到處向人請教問題,逐漸累積出知識與常識
的廣度,憑藉的,就是這種不看輕任何一個人,覺得能以任何人
為師的心態。

「想法都有價值,可能不完整,但都有它的好處。」司徒達賢下
了這樣的註解。

問完更要聽,然後整理再回饋

企業家前仆後繼的爭著進企家班,希望聽聽司徒老師的課,包括
宏達電周永明、宏碁王振堂、明碁李焜耀,其中還不「乏吃好到
相報」的父子檔和夫妻檔,如元大馬志玲、馬維辰,以及萊爾富
超商董事長汪林祥與夫人葉淑貞,都先後成為司徒達賢的學生。

因為他不僅會問問題,也聽得懂問題,然後透過「摘要回饋」,
再回過頭幫學生解決問題。

「對方的答案未必有系統,因為他不是來講課的。」但司徒達賢
認為別人願意分享知識,他也應該要整理出簡潔扼要的摘要,「
還給人家」。

要摘要得好,秘訣無他,就是把握每次問答的機會,持續練習。

比方說,當他問一位做業務的人,是如何招攬生意?對方回答,
找認識的人想辦法約出來,先聊天吃飯,打打高爾夫球,這一段
話,到了司徒達賢的摘要中,就簡化成「非正式場合先切入。」

問功快又準 四十秒丟十個問題

就算不計課餘閒暇的交流,僅以設立企家班三十年來,平均每學
期開一門課,一堂課中,少說替學生摘要五次估算,加起來,就
是近五千次的練習!

而司徒達賢的摘要功力,也在這一次次的練習中累積。

他有多會問問題?在政大商學院七樓的會議室,記者剛坐下,正
拿出採訪資料,還不及開口,就被問了一個天外飛來一筆的問題

「這電池,是充電的嗎?」司徒達賢看著記者放在桌上的錄音筆

接著,在訪談的過程中,他曾經一口氣在四十秒內,連續提出十
個問題,平均四秒就問出一個問題,完全行雲流水,不假思索。

但別以為是東拼西湊、 不同主題才能這樣快速丟出問題,這十個
問題,全是以「證券商資本市場部門」為例,由廣入深,還牽涉
到產業運作策略。

「資本市場是什麼?」「什麼叫做得好?什麼叫做不好?」、
「關鍵成功因素是哪些?」、「跟證券商的其他單位有什麼互動
關係?」、「不同的證券商客戶有何不同?」、「與會計師事務
所和律師事務所怎麼分工?」……

保持一直問問題的習慣,簡單嗎?你自己試試,就知道其中的甘
苦樂趣了。
  
     ●本文于2011年刊載於《商業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