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方法比學習的內容重要

學習「如何學習」,可能比學習的內容更重要,這在年輕時尤其如此。
通常在甄選學生或新進同仁時,會參考他們所畢業的學校以及在校的成績,其著眼點未必在於他們知道了多少(因為相對於未來一生所需要吸收的新知,學校中所學其實很少),而是從這些資料可以推估他們未來學習的潛力,以及過去是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態度與習慣。在職班甄選學員,就不太重視過去的學歷與成績,而要評估他們在事業上的成就,其中重要理由是:即使過去在校成績平平,但在事業上做得很好,表示他們有能力在工作中快速學習與成長,將來入學以後,學習的效果也應該比較好。
換言之,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學富五車」的知識存量用途有限,可以賴以終身學習成長的學習方法、態度與習慣,才真正重要。
例如在中學時代,我們辛苦學到的史地知識(以及其他許多科目),現在從網路上彈指可得,乍看似乎當年白下了那麼多功夫。然而事實上,我們在學習這些科目時, 同時也學會仔細聆聽、從聆聽中即時歸納整理出條理層次分明的筆記;從課文的描述中,整理出知識的系統,甚至以圖像或綱要的方式呈現書中的架構。研究生的論文,內容可能了無新意,或不久之後其論述就會過時,然而在撰寫論文過程中,學生可以學會如何蒐集資料、整合觀點、發展論述、辯證比對、驗證假說,以及如何以精準的文字表達相對複雜的概念。這些技巧或能力,無論對未來的學術生涯或實務工作都極為重要。
以上這些想法,對學習或教育是有一些含意的。
第一,在學校裡,「知識的傳授」固然重要,但也必須教導學生如何去學習,並協助學生在求學的過程中,自行建構與發展其學習的技巧、方法與能力。
第二,各級教育都應參考商管教育的互動式個案教學,讓學生有充分的機會去分析、思考、表達意見以及和其他人溝通分享自已的想法。
第三,很多教師擔心「教不完」,因而不鼓勵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的互動與討論,事實上知識無窮盡,再多的講授也不可能「教得完」;相反的,教師教得太仔細反而可能剝奪了學生自行思考、形成意見、表達意見、聆聽與整合同儕意見的機會。甚至因為教師講得太多,讓學生不必經由大量閱讀就能獲得知識,若因此造成未來自行閱讀能力的降低,就更得不償失了。
        
本文于2011年刊載於《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