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行善有助永續經營?

   富裕家族若能在行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心態與文化,必然會對家族事業的永續經營,產生極大的正面的作用。
   外國許多歷史悠久的家族企業,在其家族憲法或傳承理念中,往往將「行善」,或以家族財富來積極從事慈善事業或公益事業,做為對其子孫十分重要的要求。
   此一做法的理由,一般有許多說法。其一是為家族塑造形象,其二是與其繳稅後讓政府去使用,不如將原應繳稅的一部分資金依自己的理想來運用。其三是基於天道循環、善有善報的信念,希望經由行善積德,而得以澤被子孫。  
   這些都有道理。然而我覺得除此之外,資財雄厚的家族,若能在心態上和行動上落實「行善」的目的,的確有助於家族企業的永續經營。
   我的分析如下。富過三代的子孫,通常少有機會接觸社會中較底層的人群,如果經由行善而了解眾生的不幸與辛苦,將有助於其同情心及「感恩惜福」心態的養成。而且家族成員若有機會在相處時,暫時忘卻事業如何擴充、如何獲利、如何分潤,而來討論「社會上哪些人比較需要幫助」、「如何使我們的捐助對社會產生最好的效果」,則在組織文化中,「私心」、「比較」、「競爭」的成分就會降低。感恩惜福的心態上加上一起行善的文化,必然會提升家族成員之間的寬容、和諧,甚至敬業精神。  
   子孫間的紛爭是家族企業走向下坡的主要原因;手足間同心協力、不因富貴而驕慢懶散,也是創業長輩最期盼的。這些通常在家族傳承中都會被再三強調與要求。而「行善」對這些都有幫助,自然對永續經營有幫助。  
   明白了此一道理,就應知道,行善不僅是單純的利他,也不宜捐錢了事。若欲達到本文所期待的效果,家族成員應在行善的過程中,用心去發掘了解真正的民生疾苦在哪裡,然後發揮經營時的精明,將捐款真正用在刀口上。而過程中所產生的感恩惜福心態及成員對行善的共同關注,對族企業的永續經營都會大有幫助。

        ●本文于2019年刊載於《今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