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個案研討,心態要先調整

   相對於單向講課,在主持個案研討時教師的心態應該大不相同。單向講課的基本信念是:教師的學識水準比學生高很多,因此教師上課時是將學生不易自行理解的道理,化繁為簡,有系統地灌輸給學生,同時也希望學生用心將這些知識或道理,依據教師或書本所提供的知識架構,努力記下來。
然而個案教學對「學習」的概念完全不同。在個案教學的概念中,認為學生既然有能力解決一些初階的問題,表示他們不僅在這方面的知能不是一片空白,甚至還有能力從自己有限的所知中,「調度」、「組合」出若干想法來進行思考與決策。在進行個案討論時,教師不講授學理(認為由學生自行閱讀即可),但卻藉著真實而具體的問題,藉著教師對學理的理解,向學生持續進行啟發性的提問。希望經由這些提問,加上學生間的互動,來強化學生「調度」與「組合」知識的能力,或所謂「想」或「思辨」的能力,甚至建立自己的知識架構。
由於對「學習」與「知能」有如此認知,個案教師必須擁有「從內心深處關懷學生」、「主角是學生」、「虛心開放」、「和學生一起成長與學習」等這些心態。這些心態的必要性,並不是「職業倫理」、個人修養,甚至愛心的表現而已,而是為了在主持個案討論中獲致更佳的教學效果,必須要擁有的。
在一問一答的互動式個案教學過程中,教師會對每一位學生「聽說讀想」的各種知能進行「客製化」的「精雕細琢」,因此必須利用師生對答來掌握學生的「知識前緣」或「懂與不懂」,再運用啟發的方式來強化他們某些方面的不足,或喚起其所擁有的某些潛能。因為學生們的知能水準有相當大的個別差異,因此必須先用心去了解每個人針對當前議題的知識前緣,所以「關懷學生」以及「學生是主角」的心態有其必要。
此外,在師生對答過程中,學生極可能提出超越教師原訂教學計畫中的意見,教師必須隨時檢視這些發言內容中的潛在價值,並巧妙地將這些有價值的觀點甚至洞見吸納到論述主軸中。此一做法肯定需要教師擁有「虛心開放」、「和學生一起成長與學習」的心態才能做到。
主持個案討論時,教師心態十分重要,但並非道德呼籲,而是為了教學效果的充分達成。如果沒有這些心態,許多細緻的教學做法無法進行。甚至可以說,教師必須放下學問上「唯我獨尊」的權威人格,才容易主持互動式的個案討論。

       ●本文于2015年刊載於《今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