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劇變下,我們能做什麼?

       近年來科技的劇烈變化,不僅全方位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學理上對人類及社會行為的解讀。我們也應更進一步省思,未來除了被動因應這些科技所帶來的進步之外,台灣的企業還有些什麼可以主導的空間。   
      人類生活方式以及企業生存空間的變化起點絕大部分來自科技創新。例如數百年來,製造技術的創新改變了工作內涵,提升了生活品質,也改變了社會結構乃至於人際關係;交通與通訊的技術(如電報與電話)不僅擴展了市場及取得資源的範圍,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也創造出許多新的產業。換言之,過去數百年來,產業形貌、企業榮枯,以及上自經濟體制與國際政治,下至家族與親子關係,其改變都與科技的進步息息相關。   
      而從企業管理層次來看,媒體及運輸的進步擴大了潛在市場,於是開始重視行銷管理;生產技術的進步提升了規模,就不得不開始強調生產方法與效率。而隨著產銷方式的改變及規模成長,企業內部組織結構、人資管理及領導風格也勢必隨之徹底調整。為了聚焦資源的配置與確保未來的生存空間,企業也因此必須隨時關心外界變化,以維持經營策略的有效性與彈性。   
      然而此一「科技創新帶動世界進步」的趨勢,在過去幾年愈來愈快速而劇烈。資通訊技術方面的創新,使大眾傳播、零售通路、金融、教育,乃至於社群關係等都產生巨大的革新。大數據的運用,使企業對消費者的了解更為深刻,政府或政黨對選民的傾向更能掌握,這些都令我們目不暇接,不僅難以預測甚至措手不及。   
      大部分科技創新來自數理科學或工程技術,但所有的社會科學,不只是企管,都必須重新思考本身理論的前提甚至「典範」,在此一科技劇變時代的適用性。除此之外,這些創新所創造的優勢或超額利潤絕大部分屬於創新者而非追隨者或採用者,憑我們的規模和實力,我們在這一波段的科技創新浪潮中應扮演什麼角色,也是值得反思的。
 
    ●本文于2019年刊載於《今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