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故事作用不大

媒體喜歡報導企業的成功故事,被報導的企業家樂於分享,讀者也看得津津有味。比起其他某些媒體內容,這些報導當然十分健康而且正面。然而如果我們用更高的要求標準來看,這些報導對讀者的企業經營或策略制定,可能產生的作用其實不多,大學如果用這些當做教材,學生學習效果有限。
策略決策牽涉到十分複雜的組織運作與心理過程。外界環境混沌不明,組織本身能力究竟能發揮到哪裡也很難判斷,通常各部門主管對各種事實前提的認知不僅差異甚大,而且各人心中也各有盤算。策略領導人自己也並非全然理性,也有自己的價值偏好、風險取向、思考上的盲點以及個性上的特質。這些都會影響策略的抉擇。
教學用的個案,儘量要提供具體的事實依據甚至相關數據資料,設法讓學生在研讀和討論個案時,彷彿置身於當時的決策情境,必須用心構思可能的策略方案,並運用個案中所提供的資訊,針對各個方案的成本效益與利弊得失、未來執行時潛在的困難等,權衡輕重,做出決策。而且在分組討論或班上討論時,必須面對其他同學的觀點與思維模式,清楚陳述自己以分析具體數據為基礎所形成的主張,聆聽不同的見解,並試著整合各種意見,進而體認到策略決策的挑戰與困難。
然而「策略故事」通常並沒有包括這些內容。尤其是本國的中小企業,通常當年進行決策時,並未考慮得那麼完整,更沒有以資料(例如產業分析和消費行為調查)為基礎來進行理性的思辯。因此在成功以後接受訪問時,只能據實指出:「我覺得市場有前景,於是就決定去做了」,或「重要幹部都認為我們有能力做到,於是我們就放手去做」,諸如此類。易言之,因為當時並無較完整的策略規劃或書面記錄,因此即使對外界環境-包括競爭者和顧客的情況,擁有正確了解,但也無法說明這些「感覺」與「認知」的產生方式,以及觀察許多直接和間接的現象時,心中進行解讀的過程。而事實上,對企業家而言,這些才是真正最有價值的部分。
再者,即使有些企業當時是根據具體的資料及理性分析達成此一策略決策,他們也未必會願意和盤托出,將自己當時的思維偏好、深度,甚至非理性的部分公諸於世。
這有些像看電影或看電視的運動比賽轉播。看武俠電影很過癮,但看得再多,武功也不會變好;球賽看多了,球技也不會進步。踏實的依照正確方法,好好的去鍛練或練習,才是提升自己功力的不二手段。

同理,如果我們認為策略故事聽多了就能強化策略思考能力,甚至將它們取代了正式的個案分析與研討,就有些緣木求魚了。

●本文于2013年刊載於《今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