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國外取經也要有制度

   現代資訊普及,若想吸收新知,可以很方便的閱讀到世界各地的出版品,也可以在彈指之間從網路檢索中找到所需的資訊與知識。如果一定要靠聽講,則網路上大量的視訊節目可以提供廣泛學習的管道,這些都是成本低廉的學習方法。然而有些新知的學習可能還是需要親臨現場,接受世界級大師的示範指導才有效果,因此派人出國取經,有時也有其必要。
傳統上派人出國進修,有幾項有待解決的問題。其一是應該派誰去,或經由什麼程序來選人;其二是派人出國學習的效果不易衡量;其三是由於成本高,能派出去的人少,帶回來的新知普及速度太慢。
針對此事,我一貫的建議方案是:先請國外大師指定課前應閱讀的文章或書籍,然後在國內(或組織內)招收許多對此一主題(例如國際談判策略或金融科技運用等)有興趣的人,開班研討,由國內對此一主題略有了解的專家或學者主持,等學員們對此一主題都掌握了相當程度的基本知識以後,再以考試選拔出外派進修的人員。
這種做法的好處很多。第一是以公平的方式選出對此一主題最有學習意願、學習能力(包括語文能力)及學習成效的人,沒選上的人沒有理由抱怨;第二,經由開班研討及考試可鼓勵更多人來學習此一領域的知識,易言之,即使後來沒有選上成為外派「取經者」,也能在過程中學習到不少東西;第三,學習對象既然是世界級大師,就應向他們請教高水準的問題,經過此一程序選派的人,對此主題已有相當了解,就可以去學習相對高深,或國內沒有其他人懂,又不易從閱讀中理解的新知識。否則繳交大量學費,若只是去學一些「ABC」等級的初階學問,未免有些可惜。第四,外派學員若對此一主題掌握水準高,也能獲得世界級大師對我們國家知識水平的肯定,長遠來看,對我們國家形象也有正面作用。
總之,先讀書、上課,再憑考試成績來選派人員,是到國外取經、為國家引進新知識時,成本效益最佳的方式。
當然,如果將「出國進修」視為一種對平日表現良好同仁的「獎勵旅遊」,就不必這麼麻煩了。
 
 ●本文于2017年刊載於《天下雜誌》

理性思辨從聆聽開始

   現代社會需要分工合作,也需要集思廣益,甚至必須時常整合大家的矛盾,共創多贏。為了做到這些,有效率的人際溝通極為重要。這在企業決策過程中如此,在民主政治體制中更是如此。在組織中若有人對解決問題的方法產生初步構想,也應提出來接受大家的質疑與補充,以期使最後的方案更趨完備。如果大家對自己想法的表達語焉不詳;或大家對彼此所講的內容根本沒有在聽,或聽不懂也未發問澄清,則不僅影響決策品質,而且也失去了經由溝通來增廣知識、強化思辨能力的機會。
當前社會上具爭議性的議題不少,有效溝通各方意見,並進而在抉擇之前進行理性思辨,是社會持續進步的先決條件。換言之,大家擁有的溝通能力在根本上影響了最終決策的理性程度,以及社會或組織的和諧程度。
「溝通」包括「說」和「聽」,缺一不可。然而許多人誤認為溝通能力只表現在「會說」,能雄辯滔滔、說服別人,就被認為「會溝通」,而聆聽這一端則常被忽略。事實上很多人的發言未被「反對」,是因為大家沒聽懂;或不願被誤以為存心「找碴」而保持緘默;或擔心暴露自己的無知,不便提出心中的疑問。這時發言者很可能以為大家都聽懂了,甚至都接受了他的想法,而真實的情況是大家只是「姑妄聽之」,對其所言懶得聽也懶得想。
這種各抒己見而沒有人認真聽的情況,在社交場合中聊些風花雪月或內幕消息尚可,在正式場合也這樣就不對了。
溝通能力很重要,但僅是呼籲是不夠的,必須要實地練習及要求。我在上課時,會請學生隨時準備複誦其他同學發言的內容,這樣可以讓學生很快就知道自己聆聽專注力的不足,並進而努力改進。
   能專心聆聽才能深刻體會發言者的思路邏輯,進而得以增長自己的知識,體認自己在思想能力上與其他人相比的相對優劣,也可經由交流而獲得更好的方案。社會整體的理性水準,應從每一位教師對學生聆聽能力的要求開始。

          ●本文于2017年刊載於《今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