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以圖像表達的時代

    文字是人類的重要發明,能運用文字,才能記載歷史、傳承經驗與知識。運用文字的能力,不僅使人類有別於禽獸,而且一個民族的文明能否延續,或不得不默默融入其他文明,也與其文字的深度廣度息息相關。論述深刻的思想體系,必須經由複雜的文字說明才能表達;而規章、契約等也必須藉助精準的文字。由此可知,為了承載文化以及現代社會的有效運作,文字運用能力,以及語意與文法的精緻化,不僅不能忽略,而且還應不斷提升。
然而資訊爆炸加上資通訊工具的突破,改變了大部分人的閱讀習慣。年輕世代對文字運用能力下降,再加上時間有限,很多人已無法靜下心來讀完一本主題嚴肅的書籍。與其呼籲多讀書,其實可以嘗試著以更合乎大部分人學習習慣的方式來傳達觀念。
簡言之,就是以圖像的方式來表達觀念。然而也並非以「孔子說」這樣的漫畫來介紹經典,而是以類似流程圖的方式配上簡單文字,來表達事情之間的因果關係、行動流程,以及複雜觀念的體系與結構,甚至以3D動畫方式呈現,讓讀者可以在幾分鐘內大致掌握一兩個新觀念。
此一想法,還有些進一步的說明。
首先,目前以紙本呈現的平面媒體或書籍,讀者已經愈來愈少。有人憂心未來世代的知識傳承是否會出現斷層。然而面對此一潮流,我們不應抗拒或嘆息,而應因勢利導,配合新世代的網路閱讀習慣,利用網路及軟體科技,讓未來的讀者可以有效率的接觸到較為嚴肅的主題與內容。因為即使是幾分鐘的觀念吸收,日積月累下來,總比完全不接觸好得多。
其次,大家應共同發展出如何將複雜觀念以圖像呈現的方法。這些方法或「文法規則」,雖不能強制訂定,但基本上必須合乎大家的空間思考習慣、有相當的美感,以及吸引及導引注意力的能力。古人發明文字是人類文化的一大創新,未來這種「以圖像表現觀念」的方法,也將有其重大的意義。
第三,初期我們可以用這些工具將現有的經典或文章拆解及「轉譯」為有利於快速吸收的圖像;長期中作者們就可以直接將觀念表現在圖像上,使這些圖像成為作者和讀者間,傳達觀念的有效工具。而且這樣一來,不僅讀者閱讀更方便,而且可以減少作者們在「筆耕」過程中,為了文字舖陳而投入的字斟句酌功夫。
我們該開始面對「從圖像到圖像」的時代了。

本文于2013年刊載於《天下雜誌》

以個案教學破除知識障

多年來從親身接觸中,對「知識障」這個觀念體會日益深刻。
吸收知識、充實所學,是一生不可荒廢的功課,在知識經濟時代尤其如此。近年來在職管理教育風起雲湧,更說明大家對求知的重視。然而如果這些知識只是停留在「名詞」的層次,而未對自己的思維或視野有所增進,則永遠只是口中名詞而已,既未提升思想水準,甚至還可能產生負面作用。
「知識障」現象中最嚴重的是迷信學理,將多年來從本身經營內外環境中發展的知識全盤否定,試圖以尚未完全消化吸收的學理取代,失敗以後再大聲責備學術無用甚至害人不淺。次嚴重的是選擇少數自己能理解的學理,用來解釋所有的現象,這樣做法,除非已廣泛掌握所有的學理分析內容,否則極可能局限了思考與分析的廣度。另一極端是,許多高手在思維及決策方式上早已發展出一套相當有效的模式,到學校進修的目的除了開拓人脈之外,只想學些學理名詞,自己決策時其實並不相信這些學理有何作用與價值。
我認為在企業管理這種高度務實的知識體系中,解決問題與採取行動的「實踐過程」是知能成長的主要來源。成功的企業家即使不讀書,但每天在真實世界磨練中,其實已自行發展出許多實用的管理知能。只是這些知能是從實戰中自行建構而成,因此缺乏完整的體系與架構,而且其中難免有不少矛盾與缺漏之處。他們十分需要藉助學理來整理及系統化自己的想法與經驗,並從討論中逐漸發現自己思考層面的不足,或各種想法之間的矛盾。
換言之,有經驗的管理者經由對長官或同仁管理行為的觀察學習、在面對重大決策時內心逐漸形成的分析架構與考慮面向,以及對自己決策的反省與檢討等,所逐漸建構出來的知能,才是管理知能的「主軸」;由別人經驗累積再經學者整理並抽象化的學理只是「輔助工具」。上課時的個案討論或學理講解,都是協助學員反省、檢討、建構、整理自己觀念與想法的機制。
如何讓企業領導者們以正確的觀念了解學理的價值,並將之用於強化他們原有的經驗與智慧,是管理教育亟應努力的方向。高階管理教育中,以個案研討方式,主要活動是讓來自不同產業、經驗背景各異的高階領導人,在教師引導下,針對個案中的問題進行多元角度的深入交流與辯論。過程中,每個人都必須將自己的「獨到見解」或「一偏之見」整理出來,互相檢視、彼此補強。教師則憑藉其學理的素養來穿針引線或主導方向。這時,學理的價值才能凸顯,因為在對答過程中,學理的「名詞」或「門派」都不得不完全融解,只剩下真正能指導實際決策的核心部分。
教師也必須經由此一思辯過程,才能真正脫離名詞和學派的束縳,內化理解所謂的學理。

●本文于2013年刊載於《今週刊》